麪
麪相关字典
麪[mi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麪糊盆[miàn hú pén]
1.盛放面糊的盆。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坐着个爱钞的寿官厅,麵糊盆里专磨镜。”元 张可久《醉太平·无题》曲:“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麵糊盆,才沾粘便滚。”
- 麪市[miàn shì]
1.买卖面粉的市集。 《宋史·食货志下八》:“绍圣 四年,蓝从熙 提举京城所,欲復其事,令 泗州 及京师 洛口 各置垛场,并请復麵市、牛羊圈。詔下尚书省,久之遂寝。”
- 麪勃[miàn bó]
和面时,洒在湿面上的干面粉。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本艸》:‘麻蕡,一名麻勃,云此麻花上勃勃者。’故世人谓尘为勃土;果木诸物,上浮生者皆曰衣勃;和麪而以乾者傅之,亦曰麪勃。”
- 麪坊[miàn fāng]
亦作“麵坊”。磨面粉的作坊。毛泽东《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第四区队开设了一个毡帽坊,一个油坊,一个面坊,七个月中盈利五十万元本币。”
- 麪菓子[miàn guǒ zǐ]
油炸的面制品。《红楼梦》第四一回:“又看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麪菓子,也不喜欢。”
- 麪糊[miàn hù]
1.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汤洗疥,拭令乾,煮麵糊,热涂之,即愈也。”引申为糊涂。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麵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
- 麪梨[miàn lí]
梨的一种。唐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麪梨通蔕朽,火米带芒炊。”自注:“麪梨软烂无味,火米粗糲不精。”麪,一本作“麵”。
- 麪黏[miàn nián]
浆糊。
- 麪糊鬼[miàn hú guǐ]
指纸牌。因为纸牌是用面糊粘贴而成的。《镜花缘》第七四回:“你説这麪糊鬼令人恨不恨!教人气不气!再顽半天,我还气成鼓胀病哩。”
- 麪雪[miàn xuě]
亦作“麵雪”。面粉。面粉细白如雪,故称。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糖霜和麵雪,为儿作餦餭。”
- 麪蠒[miàn jiǎn]
亦作“麵蠒”。 一种包有馅的馒头。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麪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造面茧》:“《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
- 麪包果[miàn bāo guǒ]
1.常绿乔木。 高达四五丈。叶子互生,心脏形,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表皮有瘤状突起,成熟时黄色,果肉白色,像面包,供食用。通称面包树。
- 麪老鼠[miàn lǎo shǔ]
面食名。徐珂《清稗类钞·饮食·面老鼠》:“麪老鼠者,以热水和麪,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鲜菜心。曰老鼠,以其形似也。”
- 麪包圈[miàn bāo quān]
环形面包。
- 麪巾[miàn jīn]
亦作“麵巾”。即面筋。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参见“麪筋”。
麪[mi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煮麪[zhǔ miàn]
亦作“煑麵”。犹汤面。宋 张师正《倦游杂录》:“今人呼煮麪为汤饼。”
- 吃辣麪[chī là miàn]
亦作“喫辣麫”。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陆畅》:“﹝ 畅 ﹞初娶 董溪 女,每旦,婢进澡豆,畅 輒沃水服之。或曰:‘君为贵门女婿,几多乐事?’陆 曰:‘贵门苦礼法,俾予食辣麪,殆不可过。’”后以戏捉小儿女之鼻谓“喫辣麪”。参阅 清 梁同书《直语补证》。
- 榆麪[yú miàn]
亦作“榆麵”。 榆树皮磨成的粉,旧时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饥。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为榆麪,水调和香剂,黏滑胜於胶漆。”清 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榆》:“荒岁,其皮磨为粉可食,亦可和香末作糊。榆麵如胶,用粘瓦石,极有力。”
- 溲麪[sōu miàn]
以水和面。 宋 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史君食槐叶冷淘》诗“请浮卵椀槐芽饼”王十朋 注:“子仁 曰:‘槐芽饼,即叙所谓槐叶冷淘也,盖取槐叶汁溲麪作饼,即鲜碧色也。’”麪,一本作“麵”。
- 切麪[qiē miàn]
见“切麵”。
- 桄麪[guàng miàn]
从桄榔树中提取的淀粉。
- 蜜麪[mì miàn]
和蜜的米面食品。宋 林洪《山家清供·寒具》:“及考 朱氏 註《楚词》:‘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谓以米麵煎熬作之寒具也。以是知《楚词》一句,是自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者,十月开炉饼也;蜜饵乃蜜麵少润者,七夕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具,无可疑者。”
- 三脆麪[sān cuì miàn]
宋 代一种以嫩笋、小簟、枸杞做浇头的面。宋 林洪《山家清供·山家三脆》:“嫩笋、小簟、枸杞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赵竹溪 蚤夫 酷嗜此,或作汤饼以奉亲,名三脆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