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新华字典>辟组词

辟相关字典

辟[p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四辟[sì pì]
      四方开通。一说指春夏秋冬。
  • 幽辟[yōu pì]
      幽僻,昏暗。
  • 礼辟[lǐ pì]
      以礼征召。
  • 交辟[jiāo pì]
      交相征聘。
  • 寖辟[jìn pì]
      逐渐开发。
  • 祸辟[huò pì]
      犹祸罪。
  • 贤辟[xián pì]
      贤明的国君。
  • 轩辟[xuān pì]
      开阔。
  • 罔辟[wǎng pì]
      欺骗君主。辟,国君。
  • 小辟[xiǎo pì]
      死刑以外的刑罚。
  • 阔辟[kuò pì]
      开阔宽广。
  • 寤辟[wù pì]
      醒来以手拍胸。形容忧伤。
  • 磐辟[pán pì]
      盘旋回转貌。
  • 疏辟[shū pì]
      疏通开浚。
  • 论辟[lùn pì]
      判处死刑。
  • 常辟[cháng pì]
      固定的法规。
  • 肉辟[ròu pì]
      古代墨﹑劓﹑剕﹑宫﹑大辟等肉刑的合称。
  • 威辟[wēi pì]
      严酷的刑法。
  • 独辟[dú pì]
      独自开拓;独创。
  • 二辟[èr pì]
      犹言再理,再审。
  • 攘辟[rǎng pì]
      让避。
  • 翦辟[jiǎn pì]
      犹剪除。
  • 回辟[huí pì]
      邪曲不正。
  • 多辟[duō pì]
      亦作“多僻”。多邪僻。
  • 湀辟[guǐ pì]
      通流大川。亦泛指流水。
  • 五辟[wǔ pì]
      1.五刑。 2.五君。 3.五次征召。
  • 阖辟[hé pì]
      闭合与开启。
  • 隐辟[yǐn pì]
      偏远的地方。辟﹐通“僻”。
  • 邀辟[yāo pì]
      邀请;招请。
  • 枉辟[wǎng pì]
      邪辟。
  • 透辟[tòu pì]
      透彻精辟。如:透辟的见解。
  • 行辟[xíng pì]
      见“行僻”。
  • 敦辟[dūn pì]
      敦请,征召。
  • 肇辟[zhào pì]
      开始分辟。
  • 来辟[lái pì]
      1.来王,来朝。 2.后世君王。
  • 改辟[gǎi pì]
      另行开拓土地。
  • 豁辟[huō pì]
      犹开启。
  • 牒辟[dié pì]
      以文书征聘。
  • 宪辟[xiàn pì]
      法纪。
  • 赴辟[fù pì]
      应朝廷征召。
  • 八辟[bā pì]
      周制规定八种人的犯罪须经特别审议﹐并可减免刑罚﹐称为“八辟”。《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贾公彦疏:“案《曲礼》云:‘刑不上大夫。’郑注云:‘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若然,此八辟为不在刑书,若有罪当议,议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罚也。”孙诒让正义:“依《曲礼》注义,盖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乃有刑也。”后来成为历代封建帝王的亲族﹑近臣减刑免刑的特权规
  • 流辟[liú pì]
      1.亦作“流僻”。 2.放荡邪僻。 3.犹流放。
  • 排辟[pái pì]
      犹言力排众议。
  • 剕辟[fèi pì]
      剕刑。
  • 三辟[sān pì]
      1.谓夏﹑商﹑周三代之刑法。 2.泛称刑法。 3.三王。 4.指被征聘的隐士。
  • 铉辟[xuàn pì]
      指重臣。
  • 趋辟[qū pì]
      1.谓走在前面驱赶行人,使之回避车驾。 2.速行以避退。
  • 灌辟[guàn pì]
      犹炼铸。
  • 机辟[jī pì]
      1.亦作“机臂”。 2.捕捉鸟兽的工具。一说为弩身。
  • 燕辟[yàn pì]
      1.亦作“燕譬”。 2.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一说指燕游邪辟。
  • 悍辟[hàn pì]
      凶邪。
  • 旁辟[páng pì]
      邪僻。
  • 便辟[pián pì]
      1.亦作“便僻”。 2.谄媚逢迎。 3.指谄媚逢迎之人。 4.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 5.善于言辩。 6.曲折移动貌。
  • 法辟[fǎ pì]
      1.法律。 2.特指刑法。
  • 呵辟[hē pì]
      喝令避开。辟,通“避”。
  • 斗辟[dòu pì]
      见“斗僻”。
  • 应辟[yìng pì]
      接受征召而出仕。
  • 诡辟[guǐ pì]
      1.亦作“诡僻”。 2.违反﹐歪曲。 3.荒谬邪僻。 4.新奇险怪。 5.乖张怪僻。
  • 由辟[yóu pì]
      古代一种祈求避祸的祭祀仪式。在常规仪式以外,为某一具体起因而使用。
  • 生辟[shēng pì]
      生僻,生涩。
  • 精辟[jīng pì]
      (见解、理论)深刻;透彻:精辟的分析ㄧ论述十分精辟。
  • 争辟[zhēng pì]
      指刑律。
  • 盘辟[pán pì]
      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姿势。 2.谓灵活﹑圆滑。
  • 骜辟[ào pì]
      傲慢邪辟。
  • 参辟[cān pì]
      三辟。指夏﹑商﹑周三代的刑法。
  • 讳辟[huì pì]
      见“讳避”。
  • 计辟[jì pì]
      计司辟差。谓由三司直接任命。
  • 赵辟[zhào pì]
      喻指美女。辟,通“嬖”。
  • 委辟[wěi pì]
      萎瘪,不饱满。委,通“萎”。
  • 敖辟[áo pì]
      形容乐音倨放而邪辟。
  • 重辟[zhòng pì]
      极刑;死罪。
  • 召辟[zhào pì]
      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
  • 立辟[lì pì]
      制订法律。
  • 槃辟[pán pì]
      1.盘旋进退。
  • 还辟[hái pì]
      1.避让貌。辟,通“避”。 2.摄政者把权力交还给帝王。
  • 左辟[zuǒ pì]
      避让于道左,以示谦让。
  • 刑辟[xíng pì]
      刑法;刑律。
  • 阿辟[ā pì]
      邪僻不正。
  • 皇辟[huáng pì]
      1.古代妇女对亡夫的尊称。 2.皇帝。
  • 宾辟[bīn pì]
      征辟,征召。
  • 蟠辟[pán pì]
      谓地形雄伟广阔。
  • 宫辟[gōng pì]
      即宫刑。
  • 摽辟[biāo pì]
      捶胸。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辟[p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辟寒钗[pì hán chāi]
      即辟寒金。
  • 辟支佛[pì zhī fó]
      佛教语。梵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三乘中的中乘圣者。因其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故亦意译为“缘觉”﹔因其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意译为“独觉”。
  • 辟仗[pì zhàng]
      即仪仗﹑仪卫。因其负责清道保卫﹐故称。
  • 辟卦[pì guà]
      君卦﹔主卦。
  • 辟陋[pì lòu]
      1.边远偏小。 2.偏执鄙陋。
  • 辟逻[pì luó]
      犹张罗﹑安排。
  • 辟邪钟[pì xié zhōng]
      钟名。钟钮制成辟邪形﹐故名。宋王黼等《博古图》有专章叙辟邪钟﹐甚明。
  • 辟恶[pì è]
      1.祛除瘟病。 2.祛除恶气。 3.祛邪避灾。
  • 辟斥[pì chì]
      驱除斥逐。
  • 辟陷[pì xiàn]
      陷人于罪的手法。
  • 辟阖[pì hé]
      1.开合。引申指纵横变化。 2.开辟。
  • 辟奠[pì diàn]
      1.指古代举行丧礼小敛时﹐搬移祭品。 2.泛指撤去酒食。
  • 辟尘犀[pì chén xī]
      传说中的海兽。其角可去尘﹐故名。又名却尘犀。
  • 辟就[pì jiù]
      1.谓亲贵者犯法﹐必曲法庇之﹐使避惩罚﹔疏贱者无罪﹐定锻炼周纳﹐使就刑诛。 2.接近﹔靠拢。 3.避开和接近。指取舍。
  • 辟纪[pì jì]
      法纪。
  • 辟禁[pì jìn]
      刑法禁令。
  • 辟设[pì shè]
      开辟、设立。如:郑州辟设千余家庭病床。
  • 辟远[pì yuǎn]
      荒僻辽远。
  • 辟口[pì kǒu]
      谓将口侧向一边﹐不对准尊者﹐以免口气触及尊者。
  • 辟支小乘[pì zhī xiǎo chéng]
      佛教语。即辟支佛乘。因其并无师承﹐独自悟道﹐未能达到无上觉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称。
  • 辟寒香[pì hán xiāng]
      异香名。相传焚之可避寒气。
  • 辟启[pì qǐ]
      1.亦作“辟啟”。1.开启。2.开辟。指打开通道。
  • 辟田[pì tián]
      已开垦的田地。
  • 辟暑犀[pì shǔ xī]
      犀角性凉﹐能解暑﹐故称。
  • 辟谬[pì miù]
      驳斥谬论。
  • 辟置[pì zhì]
      谓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 辟谷封留[pì gǔ fēng liú]
      指汉张良为避祸远害而辞封退隐事。
  • 辟踊[pì yǒng]
      捶胸顿足。形容哀痛至极。辟﹐通“擗”。
  • 辟治[pì zhì]
      开发治理。
  • 辟鸡[pì jī]
      肉酱。
  • 辟历[pì lì]
      即霹雳。辟﹐通“霹”。
  • 辟居[pì jū]
      犹僻处。谓在荒远的地方居住。
  • 辟寒金[pì hán jīn]
      相传三国魏明帝时﹐昆明国进贡嗽金鸟﹐鸟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吐之金饰钗佩﹐谓之“辟寒金”。见晋王嘉《拾遗记.魏》。唐许浑《赠萧炼师》诗﹕“还磨照宝镜﹐犹插辟寒金。”宋李清照《浣溪沙》词﹕“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守宫砂点臂犹红﹐衬阶苔履痕空緑﹐辟寒金照腕徒黄。”一说﹐嗽金鸟居于避寒台﹐故鸟所吐之金谓之“辟寒金”。参阅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一说﹐鸟不畏寒﹐故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
  • 辟土[pì tǔ]
      1.开拓疆土。 2.开垦土地。
  • 辟布[pì bù]
      古代买卖双方就钱币出入事发生争执﹐管理市场的胥吏对此加以审察﹐定其是非曲直﹐谓之“辟布”。
  • 辟雍[pì yōng]
      1.亦作“辟雝”。 2.辟,通“璧”。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 辟署[pì shǔ]
      征聘委任。
  • 辟塞[pì sāi]
      聚集﹐充塞。
  • 辟谣[pì yáo]
      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 辟色[pì sè]
      谓避开礼貌不恭者。
  • 辟忌[pì jì]
      避讳﹔忌讳。
  • 辟邪烬[pì xié jìn]
      辟邪形的熏香炉子。
  • 辟寝[pì qǐn]
      避寝。独居﹐不御女色﹐为古代君王的一种自谴行为。
  • 辟除[pì chú]
      1.开辟。指打开通路。 2.特指开道。 3.谓开垦荒地。
  • 辟旋[pì xuán]
      犹便旋。盘桓﹔徘徊。
  • 辟支下乘[pì zhī xià shèng]
      见“辟支小乘”。
  • 辟世[pì shì]
      避世。谓逃避浊世﹐隐居不仕。
  • 辟属[pì shǔ]
      征聘僚属。
  • 辟小[pì xiǎo]
      偏僻而狭小。
  • 辟寒犀[pì hán xī]
      犀角名。据说可驱除寒气。
  • 辟芷[pì zhǐ]
      幽香的芷草。《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王逸注﹕“江离﹑芷﹐皆香草名。辟﹐幽也﹐芷幽而香。”一说﹐生长在幽僻处的芷草。见朱熹集注。
  • 辟违[pì wéi]
      1.邪僻背理。 2.指行邪僻背理之事。
  • 辟牒[pì dié]
      征召的公文。
  • 辟逃[pì táo]
      躲避。
  • 辟命[pì mìng]
      征召﹐任命。
  • 辟廱[pì yōng]
      即辟雍。
  • 辟喻[pì yù]
      譬喻﹐比方。辟﹐通“譬”。
  • 辟司徒[pì sī tú]
      春秋时主管垒壁之官。辟﹐通“壁”。
  • 辟恶酒[pì è jiǔ]
      即椒柏酒。旧俗﹐正月一日饮椒实﹑柏叶所浸酒﹐谓饮之可辟恶气﹑消疾疫﹐故名。
  • 辟拂[pì fú]
      犹辅拂。指侍御之幸臣。辟﹐通“弼”。
  • 辟怪[pì guài]
      犹怪异。
  • 辟剌[pì là]
      乖僻悖理。
  • 辟阳之宠[pì yáng zhī chǒng]
      汉辟阳侯审食其为吕后所爱幸﹐后因以“辟阳之宠”指大臣为后妃所宠幸。
  • 辟雝[pì yōng]
      见“辟雍”。
  • 辟邪旗[pì xié qí]
      绣有辟邪神兽的旗帜。古代仪卫旗仗之一种。
  • 辟污[pì wū]
      躲避烦难之事。
  • 辟佛[pì fó]
      斥佛教,驳佛理。
  • 辟支果[pì zhī guǒ]
      佛教语。小乘二果之一。系通过缘觉乘修得的正果。后用以比喻诗歌中成就较低者。
  • 辟彊[pì qiáng]
      1.古代君主专用之号。 取开疆拓土之意。汉 贾谊《新书·审微》:“昔者 卫侯 朝於 周,周 行人问其名。曰:‘卫侯辟彊。’周 行人还之,曰:‘啟彊、辟彊,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一本作“辟疆”。
  • 辟人[pì rén]
      1.避开坏人。指躲避无道之君。 2.谓驱除行人使避开。
  • 辟士[pì shì]
      谓征召﹑任用人。
  • 辟摽[pì biāo]
      抚心捶胸。极度忧伤时的动作。辟﹐通“擗”。语出《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辟匿[pì nì]
      指偏远闭塞。
  • 辟池[pì chí]
      即辟雍。辟﹐通“璧”。
  • 辟道[pì dào]
      古代帝皇出行,先在道路上屏除行人,以防干犯,谓之“辟道”。
  • 辟邪伎[pì xié jì]
      古代装扮成辟邪兽形的舞伎。
  • 辟幕[pì mù]
      起用的幕僚。
  • 辟兵缯[pì bīng zēng]
      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事类赋》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韩鄂《岁华纪丽.端午》。
  • 辟寒[pì hán]
      驱除寒气。
  • 辟兵[pì bīng]
      1.躲避兵器伤害。 2.防避兵灾。
  • 辟胁[pì xié]
      见“辟翕”。
  • 辟带[pì dài]
      即壁带。又名悬联。谓屋檐边联结桷头的长木板。辟﹐通“壁”。
  • 辟謡[pì yáo]
      对谣言予以澄清或驳斥。
  • 辟宫[pì gōng]
      即守宫。壁虎。
  • 辟兵符[pì bīng fú]
      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
  • 辟舍[pì shè]
      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不敢宁居。
  • 辟寒钿[pì hán diàn]
      即辟寒金。
  • 辟水犀[pì shuǐ xī]
      传说中的神兽。出入水中﹐水为之开。
  • 辟咡[pì èr]
      1.谓交谈时侧着头﹐不使口气触及对方﹐以示尊敬。 2.指耳语。 3.谓尊长者恳切教诲。 4.指尊长者。
  • 辟隐[pì yǐn]
      避世隐居。
  • 辟睨[pì nì]
      见“辟倪”。
  • 辟公[pì gōng]
      指诸侯。
  • 辟耳[pì ěr]
      古山名。一作卑耳。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 辟讳[pì huì]
      避讳。
  • 辟席[pì xí]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 辟阳侯[pì yáng hóu]
      西汉吕后时左丞相审食其封号。初以舍人侍吕后﹐夤缘迎合﹐奉命维谨﹐渐为吕后所宠幸。高祖称帝﹐封为辟阳候。吕后时﹐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决事﹐权势极大。后借指后妃所宠幸的嬖臣﹑面首。
  • 辟质[pì zhì]
      即辟积。辟﹐通“襞”。
  • 辟车[pì chē]
      1.谓使行人避开王及诸侯之车。 2.指前驱。 3.离开车子﹐下车。
  • 辟邪树[pì xié shù]
      即安息香树。因其能除恶气﹐故称。

辟[pì]字的成语

  • 放辟邪侈[fàng pì xié chǐ]
      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 辟踊哭泣[pì yǒng kū qì]
      辟:通“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 天地开辟[tiān dì kāi pì]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凌迟重辟[líng chí zhòng pì]
      凌迟:即剐刑,古代的一种酷刑;重辟:即大辟,古指死刑。先砍断罪犯的肢体,然后再割断咽喉,使犯人受尽痛苦而死。也泛指死刑。
  • 汪洋辟阖[wāng yáng pì hé]
      汪洋:水势浩大;辟阖:开和关。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比喻文笔言谈酣畅淋漓,放得开,收得拢。
  • 独辟蹊径[dú pì xī jìng]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独自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比喻独创一种全新的与人迥异的风格、手法
  • 三征七辟[sān zhēng qī pì]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 鞭辟入里[biān pì rù lǐ]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原指学习要切实。现常用来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也说“鞭辟近里”(里头)
  • 开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六通四辟[liù tōng sì pì]
      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 鸿蒙初辟[hóng méng chū pì]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 天开地辟[tiān kāi dì pì]
      犹言开天辟地。
  • 辟恶除患[pì è chú huàn]
      辟:祛除。祛除邪恶与祸患。

辟[p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百辟刀[bǎi pì dāo]
      古宝刀名。三国魏曹操制﹐以辟不祥﹐慑奸宄。
  • 天禄辟邪[tiān lù pì xié]
      传说中两种兽名。汉人雕石为像﹐置于墓前。

辟[b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百辟[bǎi bì]
      1.诸侯。 2.百官。
  • 征辟[zhēng bì]
      又称“辟除”。汉代高级官员选用属员的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中央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等官员,可自行征聘僚属,任以官职。东汉时直接征聘名望之士担任中央高级官员,亦称征辟。
  • 徵辟[zhǐ bì]
      谓征召布衣出仕。 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五代 齐己《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金 王若虚《谬误杂辨》:“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章炳麟《箴新党论》:“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
  • 羣辟[qún bì]
      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
  • 般辟[bān bì]
      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一种动作姿态。
  • 群辟[qún bì]
      谓四方诸侯。 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
  • 复辟[fù bì]
      辟:君主。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或旧制度重新得以恢复。 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

辟[b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辟易[bì yì]
      〈书〉退避(多指受惊吓后控制不住而离开原地):辟易道侧ㄧ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辟谷[bì gǔ]
      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方法。
  • 辟邪[bì xié]
      ①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可以辟除妖魔鬼怪。南朝陵墓前常有此兽石像。②避免邪恶,驱除鬼怪。
  • 辟吏[bì lì]
      1.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 2.谓躲避官吏的拘捕。

辟[bì]字的成语

  • 复子明辟[fù zǐ míng bì]
      指还政或让位。
  • 一言可辟[yī yán kě bì]
      辟:征召。因一句话被赏识就可以得到征召而做官。
  • 至信辟金[zhì xìn bì jīn]
      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无须用金玉作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