箠
箠相关字典
箠[chu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箠楚[chuí chǔ]
本指棍杖之类,引申为拷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李善 注:“箠与棰同,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唐 元稹《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守臣婴疾,幕吏擅权,挠政行私,亏恩剥下,过为箠楚,妄作威稜。”明 屠隆《昙花记·阎君勘罪》:“伏后,你可手执铁鞭,亲行箠楚。”郭沫若《<孔雀胆>后记》:“郑回 的教育很严,凤迦异 和 异牟寻,都要受他的箠楚。”
- 箠令[chuí lìng]
笞刑之法。 《汉书·刑法志》:“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箠令。”
- 箠掠[chuí lüè]
拷打。 宋 洪迈《夷坚甲志·高俊入冥》:“一部将亦同击,箠掠无全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箠掠为事。”
- 箠抶[chuí chì]
拷打。《新唐书·韦伦传》:“国忠(杨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
- 箠朴[chuí pǔ]
拷打。明 方孝孺《养素斋记》:“贱胥握文法,富室擅箠朴,讼狱烦滋,世道交削。”
- 箠辱[chuí rǔ]
拷打侮辱。明 方孝孺《萧仆赞》:“萧氏 僕独爱主之才,受其箠辱而不悔。”
- 箠打[chuí dǎ]
鞭打。清 葆光子《物妖志·狐蛇》:“赵 家婢 进奴,为主公见私,被娘子箠打。”
- 箠笞[chuí chī]
鞭打。 《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清 龚自珍《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
- 箠敕[chuí chì]
鞭打训诫。《新唐书·李景让传》:“虽老犹加箠敕,已起,欣欣如初。”
- 箠策[chuí cè]
赶马的鞭杖。《淮南子·原道训》:“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汉 王符《潜夫论·衰制》:“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轡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也。”
箠[chu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折箠[zhē chuí]
见“折捶”。
- 楚箠[chǔ chuí]
拷掠的杖策。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赞 且孤幼,性甚懵钝,教其读书,终不记忆,其舅……常加楚箠,终不长进。”
- 榜箠[bǎng chuí]
亦作“榜棰”。 鞭笞拷打。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梁书·良吏传·沉瑀》:“悉使著芒屩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輒加榜棰。”《旧唐书·王毛仲传》:“韦后 称制,令 韦播、高嵩 为羽林将军,令押千骑营,榜棰以取威。”
- 批箠[pī chuí]
批击。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薛 尝对客语,误及 蔡京,即自批箠其口。”
- 鞭箠[biān chuí]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汉 刘向《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欧榘甲《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 投箠[tóu chuí]
犹投鞭。唐 孙元晏《晋苻坚投箠》诗:“投箠填 江 语未终,谢安 乘此立殊功。”参见“投鞭断流”。
- 笞箠[chī chuí]
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