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
献相关字典
献[xiàn]字的成语
- 田父献曝[tián fǔ xiàn pù]
- 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 献可替否[xiàn kě tì fǒu]
-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打勤献趣[dǎ qín xiàn qù]
- 献殷勤,凑趣。形容阿谀奉承。
- 镜台自献[jìng tái zì xiàn]
- 自己把梳妆台奉献出来。比喻自己做媒。
- 多嘴献浅[duō zuǐ xiàn qiǎn]
- 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 麻姑献寿[má gū xiàn shòu]
- 献:把东西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指祝贺寿辰。
- 献计献策[xiàn jì xiàn cè]
- 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
- 飞觥献斝[fēi gōng xiàn jiǎ]
- 觥、斝:皆古代酒器。指频频举杯。形容开怀畅饮。
- 白璧三献[bái bì sān xiàn]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承欢献媚[chéng huān xiàn mèi]
- 承欢:迎合他人博取欢心。以自己的媚态博得别人欢心。
- 献可替不[xiàn kě tì bù]
- 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睹貌献飧[dǔ mào xiàn sūn]
- 貌:脸色;飧:晚餐。观察脸色,献上晚餐。形容眼光敏锐,举止适合。
- 借花献佛[jiè huā xiàn fó]
-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比喻借用他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今日有人送来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献佛了。——《老残游记》
- 献曝之忱[xiàn pù zhī chén]
- 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 美芹之献[měi qín zhī xiàn]
- 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例如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前途作具体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即名之为《美芹十论》。这里的“美芹之献”指的就是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
- 文献之家[wén xiàn zhī jiā]
-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 野人献曝[yě rén xiàn pù]
- 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 一献三酬[yī xiàn sān chóu]
-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献[xi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币献[bì xiàn]
- 贡献礼物。
- 升献[shēng xiàn]
- 进献。
- 礼献[lǐ xiàn]
- 以礼奉献之物。
- 两献[liǎng xiàn]
-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和东汉沛献王刘辅的合称。
- 跪献[guì xiàn]
- 下跪奉献。
- 芹献[qín xiàn]
- 也作“献芹”。谦称自己送人的菲薄礼物: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 计献[jì xiàn]
- 谓随年终上计献物于天子。
- 河献[hé xiàn]
- 指汉河间献王刘德。
- 大渊献[dà yuān xiàn]
- 亥年的别称。古以太岁在天宫运转的方向纪年。太岁指向亥宫之年称大渊献。《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后亦用作十二支中“亥”的别称。
- 灵献[líng xiàn]
- 东汉灵帝与献帝的并称。两帝当政时期﹐政治黑暗﹐国势衰微。
- 俘献[fú xiàn]
- 作为俘虏而被进献。
- 宾献[bīn xiàn]
- 礼赐;飨赠。
- 投献[tóu xiàn]
- 1.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谓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 亚献[yà xiàn]
- 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
- 九献[jiǔ xiàn]
- 九次献酒。
- 斗献[dòu xiàn]
- 北斗星形的饰物。
- 三献[sān xiàn]
-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 2.三种祭品。 3.三次呈献。
- 祷献[dǎo xiàn]
- 谓向神求福而进献祭品。
- 贽献[zhì xiàn]
- 献赠的礼物。
- 拜献[bài xiàn]
- 礼拜献祭。
- 初献[chū xiàn]
- 1.谓开始向神献演乐舞。 2.享客时首次敬酒。 3.祭祀时首次奠爵。
- 从献[cóng xiàn]
- 谓古代祭祀或飨食献酒后,以燔肉或炙肝置于俎上从而荐之。凡献皆有从,加爵非献则无。
- 捐献[juān xiàn]
- 拿出财物献给(国家或集体):他把全部藏书捐献给图书馆。 向国家、集体献出财物为该计划捐献10万元
- 呈献[chéng xiàn]
- 犹敬献。 恭敬地献给他把军功章呈献给母校的老师
- 陈献[chén xiàn]
- 进献﹔上贡。
- 严献[yán xiàn]
- 犹奉献,献上。
- 奉献[fèng xiàn]
- ①恭敬地交付;呈献:把青春奉献给祖国。②奉献出的东西;贡献 ②:她要为山区的建设做点奉献。
- 渊献[yuān xiàn]
- 1.即大渊献。亥年的别称。 2.代称十二支中“亥”。
- 荩献[jìn xiàn]
- 谓奉承,献殷勤。
- 赐献[cì xiàn]
- 赐予与进献。
- 酌献[zhuó xiàn]
- 1.谓酌酒献客。 2.谓设乐供神。
- 递献[dì xiàn]
- 犹奉献。
- 供献[gòng xiàn]
- 1.供奉;奉献。 2.指供品。 3.牺牲品。
- 祭献[jì xiàn]
- 祭祀供奉。
- 荐献[jiàn xiàn]
- 祭献;向鬼神进献。
- 民献[mín xiàn]
- 民之贤者。亦借指民众。
- 珍献[zhēn xiàn]
- 珍贵的贡品。
- 曝献[pù xiàn]
-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以“曝献”为所献微薄而意诚的谦词。
- 文献[wén xiàn]
- 原义指同历史、文化有关的典籍和人物。今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
- 贺献[hè xiàn]
- 朝贺贡献。
- 羹献[gēng xiàn]
- 古代祭祀宗庙所用之犬。
- 送献[sòng xiàn]
- 奉送,贡献。
- 贵献[guì xiàn]
- 贵重的献礼。
- 禽献[qín xiàn]
- 把禽献给宾客。
- 靖献[jìng xiàn]
- 谓臣下尽忠于君。语出《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
- 遗献[yí xiàn]
- 1.前朝留下的文献。 2.前朝留下的贤人。
- 合献[hé xiàn]
- 相互敬酒。
- 羲献[xī xiàn]
-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并称。
- 盥献[guàn xiàn]
- 灌祭进献。
- 终献[zhōng xiàn]
- 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献爵称“终献”。
- 一献[yī xiàn]
- 古代祭祀和宴饮时进酒一次为一献。
- 辩献[biàn xiàn]
- 普遍献酒。古代宴饮或举行大典时的一种礼节。辩﹐通“徧”。
- 进献[jìn xiàn]
- 进呈;呈献。 恭敬地献上;呈献进献礼品
- 分献[fēn xiàn]
- 古代祭祀,向配饗者行献爵献帛礼。与“正献”相对而言。
- 兆献[zhào xiàn]
- 祭奠。
- 祼献[guàn xiàn]
- 古代帝王﹑王后祭祀时,以香酒灌地﹑以腥熟之食献神的礼仪。亦泛指祼礼。
- 大献[dà xiàn]
- 1.谓献捷于祖庙。 2.丰厚的供献。
- 赍献[jī xiàn]
- 持献,携物进献。
- 汁献[zhī xiàn]
- 即秬鬯。古代祭祀时用以求神的香酒。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
- 敬献[jìng xiàn]
- 恭敬地献上:向烈士陵墓敬献花圈。
- 倾献[qīng xiàn]
- 全部献出。
- 饩献[xì xiàn]
- 指禾﹑米﹑牲﹑肉和雉雁等。
- 委献[wěi xiàn]
- 使自己屈服于人。 使自己屈服于人
- 谨献[jǐn xiàn]
- 敬献。
献[xi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献能[xiàn néng]
- 推荐有才能的人。
- 献春[xiàn chūn]
- 孟春;新春。指农历正月。
- 献台[xiàn tái]
- 犹擂台。用来角技﹑比武的高台。
- 献殷勤[xiàn yīn qín]
- 为讨好别人而细心伺候﹑奉承。
- 献见[xiàn jiàn]
- 进贡晋见。
- 献策[xiàn cè]
- 献计。
- 献豆[xiàn dòu]
- 周代雕饰的礼器。
- 献曝[xiàn pù]
-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因以“献曝”为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
- 献世包[xiàn shì bāo]
- 指出丑﹑丢脸的人。
- 献茶[xiàn chá]
- 1.敬茶;献茶水。 2.敬词。用茶。
- 献岁[xiàn suì]
- 进入新的一年;岁首正月。
- 献瑞[xiàn ruì]
- 谓呈献祥瑞。
- 献议[xiàn yì]
- 陈述意见;建议。
- 献赋[xiàn fù]
- 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 献熟[xiàn shú]
- 供奉煮熟的祭品。
- 献馘[xiàn guó]
- 古时出战杀敌,割取左耳,以献上论功。馘,被杀者之左耳。亦泛指奏凯报捷。
- 献词[xiàn cí]
- 1.献上敬语。 2.祝贺的话或文字。 献上敬语开学献词
- 献纳院[xiàn nà yuàn]
- 唐时朝廷专管臣民书奏呈文等的机构。
- 献尸[xiàn shī]
- 古代祭礼中向尸者进献祭品。尸,祭礼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 献仪[xiàn yí]
- 推荐贤者。
- 献羔[xiàn gāo]
- 古祭礼之一。进献羔羊以祭司寒。
- 献上[xiàn shàng]
- 在礼拜中表达(如作祷告)
- 献世宝[xiàn shì bǎo]
- 犹献世包。
- 献功[xiàn gōng]
- 1.献上功绩;报功。 2.谓在冬祭时奉献谷﹑帛等。
- 献款[xiàn kuǎn]
- 归顺;投诚。
- 献身[xiàn shēn]
-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献出来。 奉献或献出他们献身于历史或科学
- 献酢[xiàn cù]
- 谓主宾相互敬酒。
- 献纳[xiàn nà]
- 1.指献忠言供采纳。 2.指献纳忠言之官﹐献纳臣。 3.祀奉。 4.奉献;进贡。
- 献囚[xiàn qiú]
- 犹献俘。
- 献侑[xiàn yòu]
- 1.指古祭礼中主人献酒于侑尸者(即陪侍“尸”之人)。 2.劝酒助兴。
- 献璞[xiàn pú]
- 犹献玉。
- 献体[xiàn tǐ]
- 露出身体。
- 献旗[xiàn qí]
- 把锦旗献给某个集体或个人,表示敬意或谢意。
- 献羡[xiàn xiàn]
- 古代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贡搜括而得的羡馀。
- 献好[xiàn hǎo]
- 犹言献殷勤,讨好。
- 献丑[xiàn chǒu]
- 展示才华技艺时的谦词,谓才技不高: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 献媚[xiàn mèi]
- 为讨好别人而做出使人欢心的姿态﹑举动。 做出使人心悦的举动或姿态来讨好、巴结别人献媚取宠
- 献金[xiàn jīn]
- 捐献金银钱财。
- 献生子[xiàn shēng zǐ]
- 唐宋以来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农历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
- 献鸠[xiàn jiū]
- 进献鸠鸟。以示尊老﹑奉养老者。
- 献梦[xiàn mèng]
- 1.古代群臣于季冬献吉梦给天子以贺吉祥的一种活动。 2.泛指得吉梦。
- 献书[xiàn shū]
-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2.指把自己着的书题献给别人。 3.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 献替[xiàn tì]
- 见“献可替否”。
- 献楚[xiàn chǔ]
- 指春秋时卞和向楚王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 献祭[xiàn jì]
- 奉祀;祭供。
- 献遗[xiàn yí]
- 1.谓奉赠财物。 2.指馈赠品。
- 献费[xiàn fèi]
- 古时进献朝廷的税赋钱。
- 献酒[xiàn jiǔ]
- 进酒;敬酒。
- 献奉[xiàn fèng]
- 献祭供奉。
- 献歌[xiàn gē]
- 奉献表示颂赞等的诗赋。
- 献技[xiàn jì]
- 呈献技巧;献演技艺。
- 献纳臣[xiàn nà chén]
- 进献忠言之臣。
- 献琛[xiàn chēn]
- 进献珍宝。表示臣服。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 献土[xiàn tǔ]
- 古代负土献神,建庙祈福的一种活动。
- 献礼[xiàn lǐ]
- 1.指古代郊祀中的献祭礼仪。有初﹑亚﹑终三献。 2.泛指祭礼仪式。 3.为表示庆祝而献出礼物。
- 献艺[xiàn yì]
- 1.呈献技艺;表演技艺。 2.称科举应试。 表演技艺给国人献艺
- 献斟[xiàn zhēn]
- 献酒。
- 献仙音[xiàn xiān yīn]
- 词牌名。原为法曲之一种。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体。
- 献诗[xiàn shī]
- 1.进献诗作。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 2.泛指奉献诗作。
- 献杀[xiàn shā]
- 指进献猎获物。
- 献民[xiàn mín]
- 1.犹贤民。原指周灭商后,商遗民中之臣服于周者。 2.泛指前朝遗民。
- 献谀[xiàn yú]
- 奉承阿谀。
- 献血[xiàn xiě]
- 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医疗上输血之用。
- 献主[xiàn zhǔ]
- 古称酒席上的主人。
- 献疑[xiàn yí]
- 提出疑问。 质疑,提出疑问其妻献疑曰。——《列子.汤问》
- 献臣[xiàn chén]
- 贤臣。
- 献说[xiàn shuō]
- 进献意见。语出汉班固《东都赋》:“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 献行[xiàn xíng]
- 谓进用有德行的人。
- 献果[xiàn guǒ]
- 古代“尝新”礼俗。以新获果品进献天子﹑宗庙。后亦指向统治者进献财物。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
- 献谄[xiàn chǎn]
- 奉承谄媚。 献媚,做出使人欢心的姿态或举动,以讨好别人献谄于后。——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献馈[xiàn kuì]
- 进奉礼物。
- 献飨[xiàn xiǎng]
- 犒赏;献酒食款待人。
- 献言[xiàn yán]
- 1.进言;进献意见。 2.指所进献的意见。
- 献觞[xiàn shāng]
- 犹献酒。
- 献陵[xiàn líng]
- 明代仁宗皇帝陵墓。十三陵之一。参见“十三陵”。
- 献纳使[xiàn nà shǐ]
- 唐时匦院主持人,专管臣民书奏之官。原称匦使。
- 献供[xiàn gòng]
- 1.奉献供品。 2.指供品。
- 献寿[xiàn shòu]
- 献礼祝寿。
- 献花[xiàn huā]
- 把鲜花献给礼敬或敬重的对象。 把鲜花送给亲爱或敬爱的人或献给贵宾
- 献纳函[xiàn nà hán]
- 接受臣民所投书奏﹑呈文等的匣子。
- 献宝[xiàn bǎo]
- 1.上献宝玉一类的珍物。 2.比喻显示自己的东西或自以为新奇的东西。 3.比喻提供宝贵的经验或意见。
献[xiàn]字在中间的词语
- 睹貎献飧[dǔ ní xiàn sūn]
- 《文选.潘岳》:“长傲宾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餐。”李善注引《汉武帝故事》:“帝即位,为微行。甞至柏谷,夜投亭长宿,亭长不纳,乃宿逆旅。逆旅翁要少年十余人,皆持弓矢刀剑,令主人妪出遇客。妇谓其翁曰:‘吾观此丈夫非常人也;且有备,不可图也。’天寒,妪酌酒,多与其夫,夫醉,妪自缚其夫,诸少年皆走,妪出谢客,杀鸡作食。平旦,上去还宫,乃召逆旅夫妻见之,赐妪金千斤,擢其夫为羽林郎。”飱,同“餐”。后因以“睹貌献飧”为帝王微行的典故。
- 三献官[sān xiàn guān]
- 官名。掌祭祀献爵之礼。
- 私豵献豜[sī zōng xiàn jiān]
- 谓小兽私有﹐大兽献君。
- 覩貌献飱[dǔ mào xiàn sūn]
- 1.《文选·潘岳〈西征赋〉》:“长傲賔於 柏谷,妻覩貌而献餐。”李善 注引《汉武帝故事》:“帝即位,为微行。甞至 柏谷,夜投亭长宿,亭长不纳,乃宿逆旅。逆旅翁要少年十餘人,皆持弓矢刀劒,令主人嫗出遇客。妇谓其翁曰:‘吾观此丈夫非常人也;且有备,不可图也。’天寒,嫗酌酒,多与其夫,夫醉,嫗自缚其夫,诸少年皆走,嫗出谢客,杀鸡作食。平旦,上去还宫,乃召逆旅夫妻见之,赐嫗金千斤,擢其夫为羽林郎。”飱,同“餐”。后因以“覩貌献飱”为帝王微行的典故。唐 李德裕《丹扆箴·防微箴》:“栢谷 微行,豺豕塞路,覩貌献飱,斯
- 文献通考[wén xiàn tōng kǎo]
- 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 三献玉[sān xiàn yù]
-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 张献忠[zhāng xiàn zhōng]
- 张献忠(1606-1647)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初从军,因被人陷害革役。后参加陕北农民起义,成为起义军首领之一。1635年与高迎祥联兵东进,攻破安徽凤阳,焚烧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抚”,次年东山再起,相继破襄阳,取武昌,克长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军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遭伏击,中箭身亡。
- 雀献金环[què xiàn jīn huán]
- 相传汉杨宝幼时将一受伤黄雀带回家中喂养﹐羽翼丰满后飞去。其夜化为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献宝﹐表示感激。后用为知恩报德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