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暑相关字典
暑[sh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销暑[xiāo shǔ]
犹销夏。消解暑气。
- 焦暑[jiāo shǔ]
酷热。
- 受暑[shòu shǔ]
即中暑。患中暑病。有的方言叫发痧。
- 遣暑[qiǎn shǔ]
犹消暑。
- 秋暑[qiū shǔ]
1.犹残暑。 2.秋季的炎热气候。
- 昼暑[zhòu shǔ]
1.中午燠热。 2.白昼燠热。
- 熇暑[hè shǔ]
酷热。
- 辟暑[pì shǔ]
避暑。
- 蒸暑[zhēng shǔ]
形容盛暑天气闷热。
- 伤暑[shāng shǔ]
为暑气所伤,中暑。
- 热暑[rè shǔ]
谓极热,极暖。
- 遁暑[dùn shǔ]
犹避暑。
- 隆暑[lóng shǔ]
酷热﹔盛暑。
- 阳暑[yáng shǔ]
阳气﹐酷热之气。
- 抱暑[bào shǔ]
中暑。
- 逃暑[táo shǔ]
1.亦作“迯暑”。 2.消暑;避暑。
- 轻暑[qīng shǔ]
指初夏。
- 霜暑[shuāng shǔ]
犹寒暑。
- 繁暑[fán shǔ]
犹盛暑。
- 烈暑[liè shǔ]
酷暑。
- 盛暑[shèng shǔ]
犹盛夏。 大热天;酷暑隆冬盛暑,未尝少闲
- 避暑[bì shǔ]
①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避暑胜地ㄧ夏天到北戴河避暑。②避免中暑:天气太热,吃点避暑的药。
- 处暑[chǔ shǔ]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2.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 触暑[chù shǔ]
1.冒着暑热。 2.中暑。
- 烝暑[zhēng shǔ]
盛暑闷热。
- 清暑[qīng shǔ]
1.消除暑热;避暑。 2.晋宫殿名。
- 寒暑[hán shǔ]
①冷和热:寒暑表。②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寒暑易节丨经历了十五个寒暑才完成这部书稿。
- 游暑[yóu shǔ]
犹避暑。
- 温暑[wēn shǔ]
炎热。
- 燠暑[yù shǔ]
炎热。
- 彤暑[tóng shǔ]
犹酷暑。
- 骤暑[zhòu shǔ]
暴热。
- 拂暑[fú shǔ]
拂除暑气。旧时文人常用来称扇子,故为人书扇面常于上款署名后称“拂暑”。
- 消暑[xiāo shǔ]
1.犹消夏。 2.降温消热。 消夏;去暑
- 剧暑[jù shǔ]
酷暑。
- 午暑[wǔ shǔ]
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 伏暑[fú shǔ]
炎热的伏天。
- 阑暑[lán shǔ]
暑气将尽。
- 酷暑[kù shǔ]
极热的夏天。
- 炽暑[chì shǔ]
盛暑,炎夏。
- 小暑[xiǎo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七月六﹑七或八日。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7月6、7或8日
- 防暑[fáng shǔ]
防止受到暑热的侵害;预防中暑:~茶。~降温。
- 袢暑[pàn shǔ]
犹溽暑,炎暑。
- 撑暑[chēng shǔ]
挡住暑气。
- 余暑[yú shǔ]
犹残暑。指入秋后未尽的暑热。
- 犯暑[fàn shǔ]
做违反夏季时令的事。
- 残暑[cán shǔ]
残馀的暑气。
- 庚暑[gēng shǔ]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 逆暑[nì shǔ]
犹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
- 瘅暑[dàn shǔ]
酷热。
- 溽暑[rù shǔ]
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 潮湿闷热唐主苦溽暑。——《新编五代史平话》
- 炎暑[yán shǔ]
暑天之酷热。 炎热的夏天;夏天之酷热
- 谢暑[xiè shǔ]
衰退的暑气。
- 炮暑[pào shǔ]
形容灼热。
- 暍暑[yē shǔ]
暑热。
- 烦暑[fán shǔ]
闷热;暑热。
- 毒暑[dú shǔ]
酷暑。
- 虐暑[nüè shǔ]
犹酷暑﹐酷热。
- 时暑[shí shǔ]
指夏天的炎热。
暑[sh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暑气[shǔ qì]
盛夏时的热气。 盛夏的热气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水浒传》
- 暑夏[shǔ xià]
炎热的夏季。
- 暑期[shǔ qī]
暑假期间。
- 暑天[shǔ tiān]
夏季炎热的日子;夏天。
- 暑寒[shǔ hán]
天气炎热与寒冷。
- 暑絺[shǔ chī]
暑天穿的细葛布衣。
- 暑热[shǔ rè]
1.盛夏时期的炎热。 2.中医指外感暑邪的一种热症。 盛夏时炎热的气候暑热难耐
- 暑魃[shǔ bá]
即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 暑疟[shǔ nüè]
疟疾的一种。
- 暑暍[shǔ yē]
1.犹中暑。 2.暑热。
- 暑吏[shǔ lì]
喻酷热大暑。吏,指酷吏。
- 暑夜[shǔ yè]
炎夏之夜。
- 暑月[shǔ yuè]
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
- 暑溽[shǔ rù]
谓夏季潮湿闷热。
- 暑门[shǔ mén]
谓南方。
- 暑雪[shǔ xuě]
堂名。在四川省成都武担山。古为蜀中一名胜。
暑[sh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辟暑犀[pì shǔ xī]
犀角性凉﹐能解暑﹐故称。
- 避暑山庄[bì shǔ shān zhuāng]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1703-1790年。为清代帝王避暑行宫。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分宫区和苑区两部分。宫区分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等建筑;苑区又分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组。七十二景散布其中,楼台亭阁一百余处,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风景优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避暑饮[bì shǔ yǐn]
《初学记》卷三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后以“避暑饮”指酣饮。
- 寒暑针[hán shǔ zhēn]
即寒暑表。
- 寒暑表[hán shǔ biǎo]
测量气温的一种温度表,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摄氏两种。 测量气温的一种温度计,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摄氏两种
- 寒暑假[hán shǔ jià]
寒假和暑假。 寒假和暑假
- 逃暑饮[táo shǔ yǐn]
犹言避暑饮。
暑[shǔ]字的成语
- 祁寒暑雨[qí hán shǔ yǔ]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 寒耕暑耘[hán gēng shǔ yún]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 盛暑祁寒[shèng shǔ qí hán]
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 暑去寒来[shǔ qù hán lái]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 炎天暑月[yán tiān shǔ yuè]
指炎热的夏天。
- 祁寒溽暑[qí hán rù shǔ]
祁寒:大寒;溽暑:湿热。冬季大寒,夏季湿热。比喻过艰苦的生活。
- 暑雨祁寒[shǔ yǔ qí hán]
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 风寒暑湿[fēng hán shǔ shī]
冷风、寒气、中者、潮湿。指致病的四种原因。又泛指致病的各种原因。
-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指四时交替而成岁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