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
摩相关字典
摩[mó]字在结尾的词语
- 涿摩[zhuō mó]
- 精工雕刻。涿,通“琢”。
- 攀摩[pān mó]
- 犹攀登。
- 运动按摩[yùn dòng àn mó]
- 运用专门手法对运动员身体进行按摩,以提高人体机能,消除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方法。有推、滚、捏、拿、按、压、扣、揉、摩、搓、抖等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络关节,调整气血等功效。有赛前和训练前按摩、恢复期按摩、运动伤病后按摩等。
- 消摩[xiāo mó]
- 谓导引按摩。可以愈病健身。
- 规摩[guī mó]
- 切磋揣摩。
- 刍摩[chú mó]
- 梵语音译。粗草衣。
- 相竿摩[xiāng gān mó]
- 唐时俗语。谓以事求人。
- 捖摩[wán mó]
- 刮磨。
- 炎摩[yán mó]
- 佛教语。梵语Yama的音译。主管地狱之王。
- 盗摩[dào mó]
- 谓偷磨金属钱币以取其屑。
- 眨摩[zhǎ mó]
- 眨着眼睛不断打量。
- 昙摩[tán mó]
- 1.梵语dharma的译音,亦译“达摩”﹑“达磨”﹑“昙无”等。意为法,佛法。佛门僧人常以“昙摩”﹑“昙无”等为其名之组成部分。如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之昙摩难提(意译法喜)﹑昙无竭(意译法勇)即是。 2.名僧昙摩罗的省称。又名昙摩迦罗,意译法时。西域乌场国人,通晓诸经。北魏嘉平时来华,在洛阳建法云寺,传习戒律,为京师僧俗所宗仰。
- 观摩[guān mó]
- 观看,多指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观摩演出。 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观摩教学观摩演出
- 鉢特摩[bō tè mó]
- 红莲花。 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
- 爱斯基摩[ài sī jī mó]
- 研摩[yán mó]
- 研究揣摩。
- 钵特摩[bō tè mó]
- 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
- 切摩[qiē mó]
- 1.犹切磨。切磋相正。
- 搯摩[tāo mó]
- 用手轻轻拍击按摩。
- 案摩[àn mó]
- 医疗方法之一。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
- 忏摩[chàn mó]
- 忏悔。梵文ksama的音译。
- 竿摩[gān mó]
- 1.谓相逼近。 2.干求﹐请托。竿﹐通“干”。
- 雕摩[diāo mó]
- 雕琢砥砺。
- 擦摩[cā mó]
- 摩挲。指赏玩。
- 揩摩[kāi mó]
- 1.拭抹,擦拭。 2.喻反复修改。 3.抚摸。
- 磋摩[cuō mó]
- 商量研究。
- 钻摩[zuàn mó]
- 1.亦作“鑚摩”。亦作“钻磨”。 2.钻研揣摩。
- 思摩[sī mó]
- 竹名。
- 搔摩[sāo mó]
- 爬搔抚摩。
- 濯摩[zhuó mó]
- 见“濯磨”。
- 周摩[zhōu mó]
- 贴近;迫近。
- 笔摩[bǐ mó]
- 彝族以求神﹑作帛﹑送鬼为职业的人。
- 三摩[sān mó]
- 1.三昧。 2.奥妙。
- 彫摩[diāo mó]
- 雕琢砥砺。《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仲翔 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宝为质,彫摩益光,不足以损。”
- 揅摩[yán mó]
- 研究切磋。
- 按摩[àn mó]
- 即“推拿”。 用手或器械来回摩擦、揉捏或敲打身体的表面部分的行为,用于治疗目的
- 凌摩[líng mó]
- 犹言迫近,接近。
- 过摩[guò mó]
- 切磋琢磨。
- 云摩[yún mó]
- 形容其多如云﹐一个接着一个。
- 焰摩[yàn mó]
- 梵语Yamar?j?的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阎罗。
- 揣摩[chuǎi mó]
- 仔细推想探求:揣摩出他的心思|揣摩这幅画的主旨。
- 那摩[nà mó]
- 1.亦作“那谟”。 2.佛教语。梵文Namas的音译。南无。意谓归敬﹑归命﹑信从。佛教徒称合掌稽首为“南无”,并用在佛﹑菩萨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 维摩[wéi mó]
- 1.维摩诘的省称。 2.即《维摩诘经》。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共十四品。
- 渐摩[jiàn mó]
- 1.亦作“渐磨”。 2.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颜师古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砺之也。”
- 揉摩[róu mó]
- 1.按摩;搓摩。 2.犹琢磨。
摩[mó]字的成语
- 摩乾轧坤[mó qián yà kūn]
- 乾、坤:天、地;轧:压。指顶天立地。
- 简练揣摩[jiǎn liàn chuǎi mó]
- 简:简选,选择;练:练习;揣:忖度;摩:琢磨。指在学术或技艺上苦练、琢磨。
- 摩肩擦背[mó jiān cā bèi]
- 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拥挤。
- 搦朽摩钝[nuò xiǔ mó dùn]
- 钝:不锋利。形容事物的锐气都被磨灭了。
- 捐躯摩顶[juān qū mó dǐng]
- 摩:通“磨”,消耗;顶:指头颅。指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
- 摩肩如云[mó jiān rú yún]
- 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 摩拳擦掌[mó quán cā zhǎng]
- 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比喻精神振奋,准备出力、展示技能或动武
- 摩顶放踵[mó dǐng fàng zhǒng]
-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摩秃了头顶,走破了脚跟。形容不辞辛劳,舍己为人
- 泛浩摩苍[fàn hào mó cāng]
- 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
- 摩口膏舌[mó kǒu gāo shé]
-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 渐仁摩义[jiān rén mó yì]
- 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 心摩意揣[xīn mó yì chuǎi]
- 摩:揣测;揣:量度。用心揣摩测度。
-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
-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肩与肩相摩,脚与脚相接。形容往来人多,拥挤不堪 在那电光辉煌、摩肩接踵的上海市
- 摩天碍日[mó tiān ài rì]
- 碍:遮蔽。触摩着天,遮蔽着太阳。形容山或建筑物非常高大。
- 刮摩淬励[guā mó cuì lì]
- 刮摩:磋商,磨炼兵器。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摩[mó]字在中间的词语
- 奢摩他[shē mó tuō]
- 1.亦作“奢摩它”。 2.梵语?amatha的译音。寂止﹐寂静。谓精神集中﹐不为外界扰乱。
- 达摩禅[dá mó chán]
- 祖师禅。
- 接踵摩肩[jiē zhǒng mó jiān]
- 又作“摩肩接踵”:接,碰着。 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 维摩疾[wéi mó jí]
- 见“维摩病”。
- 瞿摩帝[qú mó dì]
- 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
- 动摩擦[dòng mó cā]
- 接触物体之间保持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两个表面相互滑动时的摩擦力
- 静摩擦[jìng mó cā]
- 接触物体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时的摩擦。
- 阿摩敦[ā mó dūn]
- 古鲜卑语。母亲。
- 缠摩头[chán mó tóu]
- 见“缠磨头”。
- 庵摩勒[ān mó lè]
- 果名。梵语?malaka的音译。又称“余甘”﹑“庵摩罗”。果为球形,有棱。
- 滑动摩擦[huá dòng mó cā]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接触面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f=μn,式中比例系数μ叫做滑动摩擦系数,其值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干湿情况以及相对运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 按摩器[àn mó qì]
- 沙摩竹[shā mó zhú]
- 见“沙麻竹”。
- 奢摩它[shē mó tā]
- 见“奢摩他”。
- 那摩温[nà mó wēn]
- 1.亦作“那莫温”。 2.旧中国工厂里工头的别称。英语numberone的音译。
- 庵摩罗[ān mó luó]
- 1.果名。即庵摩勒。 2.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
- 三摩地[sān mó dì]
- 三昧。
- 阎摩天子[yán mó tiān zǐ]
- 同“阎罗”。
- 须摩提[xū mó tí]
- 梵语sumati的译音,或译作“须摩题”。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居﹐意译为“妙意”﹑“好意”。
- 三摩钵提[sān mó bō tí]
- 梵文Sam?patti的音译。犹三昧。钵,亦作“钵”。
- 梵摩天[fàn mó tiān]
- 见“梵天”。
- 李摩云[lǐ mó yún]
- 五代 李罕之 的别号。
- 东萨摩亚[dōng sà mó yà]
- 美国在大洋洲的属地。位于南太平洋中部。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4.7万(1990年)。首府帕果帕果。渔业较重要。产椰子、香蕉等。
摩[mó]字在开头的词语
- 摩诃震旦[mó hē zhèn dàn]
- 见“摩诃至那”。
- 摩诘[mó jié]
- 1.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释迦佛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2.指唐王维。维字摩诘。
- 摩托[mó tuō]
- 1.亦译作“摩头”。英语motor的译音。内燃机。 2.摩托车的省称。 内燃机
- 摩尼[mó ní]
- 1.指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来朝﹐唐代宗大历三年在长安建摩尼寺﹐赐额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长安﹑洛阳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3.泛指佛珠。 4.水窦。
- 摩拟[mó nǐ]
- 1.比拟研究。 2.模仿。
- 摩砻[mó lóng]
- 犹磨光。
- 摩头[mó tóu]
- 见“摩托”。
- 摩崖石刻[mó yá shí kè]
-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 摩沙[mó shā]
- 同“摩挲”。
- 摩拭[mó shì]
- 揩擦。
- 摩擦音[mó cā yīn]
- 即“擦音”
- 摩天[mó tiān]
- 迫近蓝天。形容极高。 迫近高天,常形容建筑物或山极高摩天岭
- 摩尔浓度[mó ěr nóng dù]
- 以1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浓度。摩尔浓度(摩/升)=溶质的物质的量(摩)溶液的体积(升)按照法定计量单位,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摩/米^3或摩/升。习惯上沿用摩尔浓度。
- 摩伽罗[mó jiā luó]
- 见“摩竭”。
- 摩厉[mó lì]
- 切磋﹐磨炼。
- 摩登时代[mó dēng shí dài]
- 美国故事片。联美影片公司1936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查利在一家工厂做拧螺丝工作,自动化机械搅得他晕头转向,竟被当作精神病人关进医院。出院后路遇警察追捕流浪少女宝莲。两人同病相怜,躲过警察,在茫茫人间寻找生活出路。
- 摩研[mó yán]
- 切磋研究。
- 摩切[mó qiē]
- 1.切磋琢磨。 2.犹规劝。
- 摩触[mó chù]
- 抚摩;摸索。
- 摩荡[mó dàng]
- 亦作“摩盪”。1.谓相切摩而变化。语本《易.系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孔颖达 疏:“阳刚而阴柔,故刚柔共相切摩更递变化也。”2.指摩擦振荡。
- 摩呵[mó hē]
- 见“摩诃”。
- 摩挲石[mó suō shí]
- 见“摩娑石”。
- 摩霄[mó xiāo]
- 接近云天﹐冲天。
- 摩莎[mó suō]
- 见“摩挲”。
- 摩踵[mó zhǒng]
- 1.见“摩顶放踵”。 2.古印度诸国的风俗礼节﹐朝见尊敬者时用手抚摩其脚跟﹐以示崇敬。
- 摩牙[mó yá]
- 1.磨其牙使之锐利。 2.指以口舌相争。 3.露出锐利的牙齿。状凶狠。
- 摩挱[mó suō]
- 同“摩挲”。
- 摩托艇[mó tuō tǐng]
- 即“汽艇”。
- 摩按[mó àn]
- 按摩。
- 摩侯罗[mó hòu luó]
- 见“摩睺罗”。
- 摩诃池[mó hē chí]
- 池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东南十二里。相传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胡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其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一说﹐为隋萧摩诃所置﹐故名。唐杜甫有《晩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诗。
- 摩捋[mó lǚ]
- 顺手抚摩。
- 摩尼珠[mó ní zhū]
- 宝珠。
- 摩笄[mó jī]
- 1.春秋时﹐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遂摩笄自刺而死。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赵世家》。后因以“摩笄”称后妃殉国自杀。 2.山名。一名磨笄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赵襄子姊代王夫人摩笄自杀﹐代人怜之﹐名其地为摩笄山。
- 摩诃罗[mó hē luó]
- 见“摩睺罗”。
- 摩奬[mó jiǎng]
- 抚慰鼓励。
- 摩画[mó huà]
- 擘画﹐安排。
- 摩垒[mó lěi]
- 迫近敌垒。谓挑战。
- 摩睺罗[mó hóu luó]
- 1.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 2.亦作“摩?罗”﹑“摩侯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睺罗伽(Mahoraga)。
- 摩抚[mó fǔ]
- 即抚摩:她用手不断摩抚着小猫。
- 摩揣[mó chuāi]
- 忖度﹐估量。
- 摩厓[mó yá]
- 见“摩崖”。
- 摩尼教[mó ní jiào]
- 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他教派。
- 摩睺罗伽[mó hóu luó jiā]
- 人身蛇首的乐神。在佛经中常以护法神的身份出现。
- 摩娑石[mó suō shí]
- 1.亦称“摩挲石”。 2.宝石名。
- 摩娑[mó suō]
- 见“摩挲”。
- 摩翫[mó wán]
- 见“摩玩”。
- 摩登[mó dēng]
- 源于英文。指时髦;入时:摩登女郎|打扮得非常摩登。
- 摩顶[mó dǐng]
- 1.见“摩顶放踵”。 2.《法华经》谓释迦牟尼佛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 3.指受戒出家。 4.抚摩头顶﹐以示喜爱。
- 摩诃至那[mó hē zhì nà]
- 古代印度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 摩登女[mó dēng nǚ]
- 见“摩登伽女”。
- 摩玩[mó wán]
- 1.亦作“摩翫”。 2.谓观摩玩赏。 抚摩玩赏摩玩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 摩羯座[mó jié zuò]
- 黄道十二星座之一。见〖黄道十二宫〗。
- 摩灭[mó miè]
- 磨损消灭﹐消亡。
- 摩戛[mó jiá]
- 犹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