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针丸

金针丸

《宣明论》卷十三: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别名六神丸

处方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轻粉骨碎补(去毛)、槟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不木灰、肉豆蔻阳起石朱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阳绝痞气,心腹不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针穿作孔子,小油内滚过,灯焰内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下,不拘时候,1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十三

《鸡峰》卷十八: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处方巴豆朱砂各等分。

制法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遂旋用针穿一窍子。

功能主治卒然呕吐,胸中痞闷,气不下行,此由饮食失宜,过伤胃气,胃气滞而不行,水谷不化,气逆则吐,其脉沉疾而短滑。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针扎定,于灯上烧少时,熟水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处方不灰木2钱,阳起石1钱,阿魏1钱,白丁香1钱半,丹砂(研)1钱半,乳香1钱半,腻粉1钱半,硫黄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2-7粒。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粽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阴气结伏在胸膈,虚痞,或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丁香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博济》卷一: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别名大金针丸

处方阳起石半两,不灰木半两,阿魏半两,巴豆25粒(去皮心,不去油),杏仁25枚(去皮尖)。

制法上为细末,用软粟米饮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结胸气逆,并手足冷,呕吐不定。

用法用量大金针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摘录《博济》卷一

猜你喜欢

  • 二贝丸

    药方名称二贝丸处方朱砂7钱,大贝母2两,紫贝2两,天葵2两,海藻1两,海粉1两,明矾1两。制法上为细末,用夏枯草2斤,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痰疬。主瘰疬。用法用量每服3钱,临卧时茶清送下。摘

  • 葛花散

    《肘后方》卷七:葛花散药方名称葛花散处方葛花小豆花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酒醉。用法用量每服2~3克。又时进葛根饮、枇杷叶饮,或先食盐1克,再饮酒亦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御药院

  • 大黄耆汤

    《三因》卷八:大黄耆汤药方名称大黄耆汤处方黄耆3两,桂心3两,巴戟(去心)3两,石斛(酒浸)3两,泽泻3两,茯苓3两,干姜(炮)3两,防风2两,独活2两,人参2两,天雄(炮,去皮脐)1两,芍药1两,附

  • 两感夺命汤

    药方名称两感夺命汤处方麻黄、桂枝、杏仁、附子、细辛、甘草。功能主治两感伤寒。用法用量水煎服。2日,加葛根,黄连;泄,加干姜、白术、茯苓;谵言,加石膏;3日,加柴胡、黄芩、囊缩而厥,加吴萸。摘录《怡堂散

  • 花叶洗剂

    药方名称花叶洗剂处方野菊花1500g,千里光1000g,土荆芥500g,食盐30g。功能主治湿润糜烂性皮肤病。用法用量水加至药面,煎出1/2-1/3药液,用作湿敷。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劳嗽丹

    药方名称劳嗽丹处方四物汤加竹沥、姜汁。功能主治劳嗽。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 吹喉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吹喉散药方名称吹喉散处方蒲黄一两,盆硝八两,青黛一两半。炮制上件用生薄荷汁一升,将盆硝、青黛、蒲黄一处,用瓷罐盛,慢火熬令干,研细。功能主治治三焦大热,口舌生疮,咽

  • 喉痹甘桔汤

    药方名称喉痹甘桔汤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1两(生用)。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喉痹作痛,饮食不下。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大盏,去滓,分为2服。服后有脓出即消。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五,名见《中国

  • 加味吴茱萸汤

    药方名称加味吴茱萸汤处方半夏2钱,吴茱萸1钱半,当归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干姜1钱,白茯苓1钱,苦梗1钱,南木香1钱,防风1钱,牡丹皮1钱,甘草1钱,官桂半钱,北细辛半钱。功能主治冲任虚弱,月候

  • 分消泄浊丸

    药方名称分消泄浊丸处方大黄(晒)1两,西珀1钱。制法鸡子清为丸。功能主治茎痛并下疳。用法用量匀作3天服,火酒送下。摘录《青囊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