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虎头骨丸

虎头骨丸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虎头骨丸

药方名称虎头骨丸

处方虎头骨1两半(涂酥,炙黄),砒霜1分(细研),桃心120枚(干者),桃奴7枚,腊月猪血半合,寒食面半匙,端午日粽子尖9枚。

制法上先将桃心、虎骨桃奴研末,再合余药令匀,于5月5日日未出时用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2丸,欲发前以新汲水送下。

注意忌食热物。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虎头骨丸

药方名称虎头骨丸

处方虎头骨3两(涂酥,炙黄),朱砂1两(细研),恒山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牡蛎粉1两,桂心1两,知母1两,乳香半两,乌梅肉半两(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麝香半两(细研),桃仁3-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有生姜一块(如鸡子大,半煨半生)。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

《圣惠》卷五十二:虎头骨丸

药方名称虎头骨丸

处方虎头骨2两(涂酥,炙微黄),朱砂半两(细研),恒山1两(锉),甘草1两(锉,生用),牡蛎2两(微炒),桂心1两,知母2两,香豉1合(炒干),乌梅肉2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桃仁3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研入朱砂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痎疟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发前以桃符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猜你喜欢

  • 吹口散油膏

    药方名称吹口散油膏处方青吹口散3两,凡士林10两。制法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入,和匀成膏。功能主治唇风。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

  • 川升麻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川升麻散药方名称川升麻散处方川升麻30克玄参30克、黄连30克(去须)大青30克柴胡45克(去苗)知母30克黄芩30克甘草22克(炙微赤,锉)地骨皮22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

  • 甘遂牵牛子丸

    药方名称甘遂牵牛子丸处方甘遂、牵牛子、大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上部郁热诸疾,龋齿者。用法用量白汤送下。摘录《名家方选》

  • 金钱鼠粘汤

    药方名称金钱鼠粘汤处方鼠粘子1钱,黄连2钱,当归1两,生甘草3钱,天花粉3钱,柴胡1钱5分,连翘2钱,红花1钱,玄参3钱,白芍3钱,金银花1两。功能主治腋痈。发于腋下天池之穴,令人寒热大痛,掌热臂急而

  • 愈风饼子

    药方名称愈风饼子处方川乌15克(炮制)川芎甘菊白芷防风细辛天麻羌活荆芥薄荷甘草(炙)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治雷头风。用法用量每服3~5个饼子,细嚼,茶酒送下,

  • 济世散

    药方名称济世散别名双牛串处方黑牵牛1合,白牵牛1合。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年少气壮者。用法用量双牛串(《串雅内编》卷三)。摘录《本草纲目》卷十八引张三丰仙方

  • 茺蔚浴汤

    药方名称茺蔚浴汤处方茺蔚1斤,蒺藜1斤,羊桃1斤,蒴藋根(苗亦得)1斤,漏芦蒿1斤,盐3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身痒风瘙,或生瘾疹。用法用量以水3石,煮取2石5斗,去滓,纳盐令消,适寒温,先饱食,即入浴

  • 槐实丸

    《圣济总录》卷十二:槐实丸药方名称槐实丸处方槐实4两(干肥者,拣令净,水洗过,放干,慢火上麸炒令焦,微似黑色),皂荚6两(不蚛者,锉,长3-4寸,用长流水5升,黑豆1升同煮令豆香熟为度,去黑豆不用,取

  • 凌霄花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凌霄花散药方名称凌霄花散处方凌霄花15克当归30克(锉,微炒)木香30克没药30克 桂心15克赤芍药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散寒。治妇人久积风冷,气血不

  • 薤白膏

    药方名称薤白膏处方薤白(细切)30克 生地黄(拍碎)90克栀子仁30克杏仁(去皮、尖)30克 胡粉90克白芷30克 酥60克羊肾躯脂(炼成者)600毫升制法上药八味,除酥、脂外,细锉。先以酥、脂微火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