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苦楝汤

苦楝汤

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引《夷志坚》,名见《医部全录》卷二八一:苦楝汤

药方名称苦楝汤

处方苦楝根白皮(切、焙)1握,麝香少许。

功能主治消渴有虫。

用法用量以水2碗,煎至1碗,空心饮之,虽困顿不妨。自后下虫3-4条,类蛔虫而色红,其渴自止。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引《夷志坚》,名见《医部全录》卷二八一

方出《外台》卷二十六引《肘后方》,名见《景岳全书》卷五十五:苦楝汤

药方名称苦楝汤

处方有子楝水根(锉)。

功能主治蛔虫,或攻心痛如刺,口中吐清水。

用法用量以水煮取浓赤黑汁,用米煮作糜,宿勿食,且先吃肥香脯1片,令虫闻香举头,稍从一口为度,始少进,渐加服1匕,服至半升,便下蛔虫。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六引《肘后方》,名见《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 蝉蜕散

    《医林篡要》卷九:蝉蜕散药方名称蝉蜕散处方蝉蜕49个(只用后一截)。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风热夜啼。用法用量分作4服,用钩藤汤调下。摘录《医林篡要》卷九《得效》卷十九:蝉蜕散药方名称蝉蜕散处方蝉蜕(

  • 妙香汤

    药方名称妙香汤处方茴香子(炒)乌药(生用)高良姜(汤浸,焙干)青橘皮(去白)各30克制法上四味,同粗捣筛。功能主治治一切水气,四肢肿满。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酒75毫升,煎数沸,去滓,稍热服。摘录《圣济

  • 解热方

    《直指》卷二十二:解热方药方名称解热方处方小黑豆2合,紫苏1茎,姜7片。制法上细锉。功能主治瘰疬四畔红肿多汁,属热证者。用法用量煎汤,食后服。摘录《直指》卷二十二《直指》卷十六:解热方药方名称解热方处

  • 苦竹叶散

    药方名称苦竹叶散处方苦竹叶半两,知母1分,川升麻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栀子仁1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眼生翳膜下垂。用法用量儿3-5岁者每服半钱,食后以温淡浆水调

  • 金花煎

    药方名称金花煎处方黄柏3两,黄连5钱,栀子20枚。功能主治舌上出血,如簪孔。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2升,浸1宿,煮3沸,去滓。顿服。摘录《医统》卷六十四

  • 分清五淋丸

    《中国药典》:分清五淋丸药方名称分清五淋丸处方关木通80g车前子(盐炒)40g黄芩80g茯苓40g猪苓40g黄柏40g大黄120g {扁}蓄40g瞿麦40g知母40g泽泻40g栀子40g甘草20g滑石

  • 五膈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五膈丸药方名称五膈丸处方麦门冬甘草各150克 蜀椒远志桂心细辛各90克附子45克人参120克干姜60克制法上九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功能主治治忧膈、气膈、食膈、饮膈、劳

  • 天花散

    药方名称天花散别名天华散(《寿世保元》卷五)、玉泉散(《古今医鉴》卷十)。处方天花粉生干地黄各30克葛根麦门冬(去心)五味子各15克甘草7.5克制法共为粗末。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粳米1

  • 桂枝附子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药方名称桂枝附子汤处方桂枝(三钱)附子(炮.去皮脐.三个)甘草(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

  • 甘露饮子

    药方名称甘露饮子别名甘露饮、大甘露饮处方生干地黄(焙)、熟干地黄(焙)、天门冬、麦门冬(各去心,焙)、枇杷叶(去毛)、黄芩(去心)、石斛(去苗)、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炒)、山茵陈叶各等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