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气散寒汤

理气散寒汤

《会约医镜》卷七:理气散寒汤

药方名称理气散寒汤

处方苍术厚朴(姜炒)陈皮(去白)甘草各4克藿香砂仁枳壳各2.5克木香1.5克香附乌药各4.5克

功能主治治中下二焦寒滞气逆,腹痛,或呕泻;或不呕不泻,而为干霍乱危剧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如食滞,加山楂麦芽神曲各4.5克;如痛而呕,加半夏4.5克,如寒甚喜热者,加吴茱萸肉桂之类,如气滞而不流通,加白芥子、青皮槟榔之类;如小腹痛甚,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6~9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七

《会约》卷七:理气散寒汤

药方名称理气散寒汤

处方苍术1钱3分,厚朴(姜制)1钱3分,陈皮(去白)1钱3分,甘草1钱3分,藿香8分,砂仁8分,枳壳8分,木香5分,香附1钱5分,乌药1钱5分。

功能主治中下二焦寒滞气逆,腹痛,或呕泻,或不呕不泻,而为干霍乱危剧等候。

用法用量热服。

如食滞,加山楂麦芽神曲各1钱半;如痛而呕,加半夏1钱半;如寒甚喜热者,加吴茱萸肉桂之类;如气滞而不流通者,加白芥子、青皮槟榔之类;如小腹痛甚,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2-3钱。

摘录《会约》卷七

猜你喜欢

  • 厚朴枳壳汤

    药方名称厚朴枳壳汤处方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甘草(炙,锉)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

  • 青吹口散

    药方名称青吹口散处方煅石膏9克 煅人中白9克青黛3克薄荷1.5克黄柏2.1克 川连1.5克 炒月石18克冰片3克制法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匀,再用水飞三四次,研至无声为度,晒干,再研细后,

  • 定辰散

    药方名称定辰散处方槟榔4两(石灰制),枳壳4两(炒),使君子肉10个。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杀虫。主小儿虫证。用法用量空心猪肉汁调服。摘录《便览》卷四

  • 凉血止衄汤

    药方名称凉血止衄汤处方龙胆草9克黄芩9克栀子9克 丹皮9克 生地15克藕节30克白茅根30克大黄1.5克牛膝12克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凉血降逆。治妇人肝热上逆,血随气上,经期衄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调卫汤

    《脾胃论》卷下:调卫汤药方名称调卫汤处方苏木红花各0.3克猪苓0.6克麦门冬生地黄各0.9克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生甘草当归梢各1.5克羌活2.1克 麻黄根黄耆各3克五味子7枚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 快膈消食丸

    《直指小儿方》卷三:快膈消食丸药方名称快膈消食丸别名消乳丸(《普济方》卷三九三)、消食丸(《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处方缩砂仁橘皮京三棱莪术神曲麦芽各15克 香附子30克(略炒)制法上药研为末,面糊为丸

  • 麻豆散

    药方名称麻豆散别名麻豆汤处方大麻子3升,大豆(炒黄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脾胃气弱,水谷不得下,遂成不复受食。用法用量麻豆汤(《鸡峰》卷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麻仁散”。摘录方出《肘后》卷

  • 安胎枳实散

    药方名称安胎枳实散处方枳实2分(炒),艾叶1分,阿胶(炙)1分,前胡1分,芍药1分,石韦(去皮)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妇人妊娠伤寒,至5、6日未愈,心腹上气,焦渴不止,食饮不下,腰疼体重。用法用量

  • 赤小豆饭

    药方名称赤小豆饭处方赤小豆1升。功能主治健脾胃,消水肿。主水气肿胀。用法用量以东行花桑枝,烧灰1升,淋汁,煮饭食之。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引《梅师方》,名见《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 栀子人参散

    药方名称栀子人参散处方赤石脂1两,乌梅肉1两,栀子仁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走哺。下焦壅热,气逆不续,呕吐不禁。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