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中汤

理中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甘草(炒)、白术干姜(炮),各三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心腹疗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痞,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止汗去湿。

又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三钱,以水一盏半,煎取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别名人参汤(《金匮要略》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处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

制法上药切碎。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用法用量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备注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摘录伤寒论

万病回春》卷二: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砂仁干姜(炒)苏子厚朴(姜汁炒)官桂陈皮甘草(炙)各3克沉香木香各1.5克(水磨入)

功能主治生姜3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用法用量上药锉为一剂。

注意治寒喘,四肢厥冷,脉沉细。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万病回春》卷三: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去芦)干姜(炒)各3克 官桂甘草(炙)各1.5克陈皮藿香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治寒泄,悠悠腹痛,泻无休止,色青,脉沉迟。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枚,灯草1团,水煎,温服。

呕吐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槟榔(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益智(去皮,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沉香1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患后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普济方》卷三五五: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加木香(煨)、肉豆蔻

功能主治产后虚证,下痢纯白,腹痛,里急后重,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米、盐、乌梅煎,空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1钱半。

功能主治孕妇心气疼痛,脉迟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胎寒气逆,上犯心包,故心气冷疼,食卒不下焉。白术健脾土以安胎,炮姜暖中气以逐冷,炙草缓中益胃以除痛也。水煎,温服,使土暖气温,则冷气自化而胎得所安,何有心气冷痛、食卒不下之患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幼幼集成》卷五: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炙甘草1钱,绿升麻1钱,漂白术2钱。

功能主治痘已现形,而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煨姜3片,大枣3个,水煎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五

《叶氏女科》卷一: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8分,白术(蜜炙)8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干姜5分。

功能主治肾虚经来泄泻,经来之时五更泄泻,如乳儿尿。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医学心悟》卷六: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2钱,黑姜1钱5分,甘草(炙)2钱,白术(陈土炒)3钱,附子(姜汁、甘草水制)1钱。

功能主治温补中气,挽回元阳。主

用法用量大枣3个(去核),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六

普济方》卷三七一: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白僵蚕(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虚困,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手足厥冷,加附子炮姜回阳。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普济方》卷四○四: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白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脘痛,腹胀,泄泻。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重者,加炮附子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古今医彻》卷一: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土炒)1钱,干姜(炮)1钱,甘草8分,乌梅肉2个,川椒10粒。

功能主治吐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彻》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槟榔(锉)、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锉)、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半夏(用生姜捣碎,焙)、沉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痰饮。思后余毒,不思饮食,三焦气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痘疹一贯》卷二: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升麻、干葛、甘草

功能主治痘疹吐泄,手足厥冷,腹胀自利。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痘疹一贯》卷二

广嗣纪要》卷十二: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炙草3分,干姜5分,藿香叶5分。

功能主治妊娠吐清水,同食物出者。

用法用量水1盏半,加姜汁1匙服。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二

《痘疹全书》卷上: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酒炒)、干姜

功能主治痘疹见形,吐泻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回春》卷三: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2分,茯苓(去皮)2分,白术(去芦)2分,干姜(炒)2分,陈皮2分,藿香2分,丁香2分,半夏(姜汁炒)2分,砂仁(炒)2分,官桂2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清水冷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加减理中汤”。

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去官桂,加附子;烦躁,加辰砂、炒米。

摘录《回春》卷三

《医略六书》卷三十: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6分,人参6分,砂糖3钱(炒灰)。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脉沉细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脾亏冷滞,中气有伤而不能运化,故腹中疼痛,迷闷不已焉。白术健脾土之虚,炮姜逐中宫之冷,人参益痛伤之气,炙草缓痛伤之脾,砂糖灰去瘀血而新血自生,以缓虚寒之腹痛也。水煎,温服,使脾健气强,则寒滞自化,而胃脘阳和焕发,安有腹痛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点点经》卷一: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条参1钱半,白术1钱半,茯苓1钱半,炮姜1钱,肉桂1钱,附子6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脏腑寒结。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一

《回春》卷三: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藿香1钱,苍术(米泔制)1钱,厚朴(姜汁炒)1钱,砂仁1钱,香附1钱,木香1钱,枳壳(麸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5分,干姜5分,官桂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干霍乱,心腹饱胀,绞痛,不吐不泻,脉沉欲绝。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外用炒生姜滓揉法,急用盐汤探吐,得物出为好,及刺委中穴,血出甚妙。

夏月干霍乱,不吐不泻,胸腹绞痛,烦渴自汗,不可用姜、桂;心腹绞痛,面唇青,手足冷,脉伏欲绝,加附子茴香,去苍术;心腹饱闷硬痛结实者,加槟榔枳实山楂瓜蒌、萝卜子,去甘草枳壳苍术;胃寒呕哕发呃,加丁香茴香香附、良姜,去官桂、甘草苍术;虚汗,加附子,去苍术

摘录《回春》卷三

《回春》卷三: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去芦)1钱,干姜(炒)1钱,官桂5分,甘草(炙)5分,陈皮7分,藿香7分,茯苓(去皮)7分,良姜7分,乌梅1个。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寒泻症。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去良姜、官桂;腹痛,加厚朴砂仁木香,去人参;呕哕恶心,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泻不止,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虚汗,加黄耆,去藿香、官桂;饱闷,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

摘录《回春》卷三

《回春》卷二: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砂仁1钱,干姜(炒)1钱,苏子1钱,厚朴(姜汁炒)1钱,官桂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沉香5分,木香5分(水磨入)。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寒喘。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部全录》引作“九味理中汤”。

若脉细,手足冷,加附子

摘录《回春》卷二

《准绳·幼科》卷五: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节各等分。

功能主治疮疹吐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盏,煎5分,不拘时候。

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诚书》卷八: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茯苓

功能主治吐泻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八

《种痘新书》卷四: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附子炮姜、炙草、茯苓

功能主治痘疮脏寒木能发毒,而腹胀,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脉微缓者。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外台》卷三十八: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别名理中去术加桂汤

处方人参3两,桂心3两,甘草(炙)3两,干姜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石发后霍乱吐多者,必转筋,不渴,即脐上筑者,肾气虚。

用法用量理中去术加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活人方》卷三: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白术3钱,人参1钱5分,黄耆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泽泻1钱,炮姜5分,肉桂5分,砂仁7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三阴自利。

用法用量水煎,早空心、午前服。

摘录《活人方》卷三

《圣惠》卷四十七:理中汤

药方名称理中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心烦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猜你喜欢

  • 琥珀保生锭子

    药方名称琥珀保生锭子处方琥珀(研极细)3两,肉桂2两,五灵脂(醋炒)3两,生蒲黄3两,丁香1两,延胡索4两,红花2两,香附(醋炒)4两,大黄(酒蒸5次,须黑色为度,再入饭甑上蒸3次)4两。功能主治逐瘀

  • 止痛膏

    药方名称止痛膏处方羊脂22.5克 猪脂22.5克 松脂22.5克 蜡15克制法取猪、羊脂于铫子内,以肥松节点火,煎三五沸,下松脂及蜡令熔,搅和,倾于新瓷器内盛。功能主治治汤火所损,夜昼热痛。(烫伤烧伤

  • 分心气散

    药方名称分心气散处方紫苏梗1钱5分,青皮(去白)1钱,白芍1钱,大腹皮1钱,陈皮(去白)1钱,木通8分,半夏8分,赤苓5分,桑皮(炒)5分,肉桂6分。功能主治大怒腹胀。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灯心10茎,

  • 豆粉膏

    药方名称豆粉膏处方绿豆粉(炒赤,放下出火毒)。功能主治发背。打仆伤折手足。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本方用法:将绿豆粉于新铁锅内炒令紫色,用新汲井水调稀,厚敷损处,以纸将杉木片缚定。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 化气四物汤

    药方名称化气四物汤处方川芎、赤芍、青皮(去瓤)、陈皮、香附、槟榔、木香、乌药、莪术(醋炒)、川乌(火炮,去皮尖)、三棱(醋炒)、石菖蒲、良姜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气逆上攻,胸胁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加味桂苓甘露饮

    药方名称加味桂苓甘露饮处方桂苓甘露饮加人参、香薷、甘草。功能主治伏暑渴饮,腹胀霍乱。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伤暑全书》卷下

  • 倒流油乌髭三圣膏

    药方名称倒流油乌髭三圣膏别名三青膏处方酸石榴(皮子皆用)、新胡桃(连青皮用)、新柿子(青者连蒂用)各等分。制法用铁杵臼内捣烂如泥,用一小口新瓷罐子内,好黑锡3斤,拍作小钱大叶子,生牛乳同拌煎药令匀,罐

  • 回生至宝丹

    药方名称回生至宝丹处方胆星2钱,雄黄2钱,琥珀2钱,朱砂2钱,冰片2钱,全蝎2钱,巴豆霜1钱,麝香2分。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感冒风寒,瘟疫,中风不语,霍乱吐泻,绞肠痧,中暑,大

  • 家传大明膏

    药方名称家传大明膏处方大黄、苍术、柴胡、龙胆草、藁本、细辛、赤芍、菊花(倍)、红花、黄柏、黄芩、连翘、栀子、荆芥、防风、木贼、黄连、蒺藜、薄荷、羌活、独活、麻黄、川芎、白芷、天麻、蔓荆子、玄参、苦参、

  • 葶苈清肺饮

    药方名称葶苈清肺饮处方葶苈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大腹皮马兜铃功能主治治水饮射肺,面浮喘逆,不得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