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中丸

理中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一方加炮过附子一两]

炮制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八十丸,米饮汤送下,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别名四顺理中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三)、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0克

制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用法用量以沸汤数合,和1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3~4丸,然不及汤。

摘录伤寒论

博济方》卷二: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阿魏7.5克(白面10克,醋和饼子,炙令黄熟)荆三棱(煨)蓬莪术(煨)甘草(炙)青橘皮(去白)陈皮(去瓤)干姜(炮)官桂(去皮)干木瓜白术各30克

制法上十味,杵罗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樱桃大,以好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胃冷吐逆,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盐汤下。若妇人血脏气攻刺,即用炒当归生姜汤嚼下1丸。

摘录博济方》卷二

普济方》卷二○八引《澹寮方》: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1两,干姜(煨)1两,白术(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汤嚼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澹寮方》

古今医鉴》卷五: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1钱,干姜(炒)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转筋霍乱,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乱,并真阴症,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取1丸细嚼,淡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米汤。

临床应用真阴症:嘉靖甲子年间,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脚心麻至膝,死者不计其数,时大方伯赵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春脚集》卷四: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官栋参2钱(去芦),漂白术2钱(土炒),干姜炭1钱5分,炙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5分重。

功能主治小儿脾虚,中寒面青,腹痛寒呕寒泻,四肢厥冷,一切虚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或1-3丸,用大红枣去核、蒂,水煎汤,放凉调服。

摘录《春脚集》卷四

《育婴秘诀》卷一: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山楂肉5钱,神曲(炒)3两,半夏(汤泡)3两,白茯苓1两,陈皮(去白)1两,莱菔子(炒)1两,连翘1两,发糵面(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生神曲5两,入生姜汁1小盏,水调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饮食所伤,胸腹饱闷不安,或腹中有食积痞块。

用法用量每服白汤或清水饮送下。

注意脾胃虚者勿服。

各家论述此方脾胃虚者服之,虚虚之祸,疾如反掌。盖山楂一味,大能g化食物,若胃中无食,脾虚不运,不思食者服之,则g伐之气胜,故云然也。

摘录《育婴秘诀》卷一

普济方》卷三六一: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干姜(炮)、白术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主小儿胎寒,腹痛躽啼。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加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半盏,分3次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直指》卷八: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肺,止寒嗽。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加炒阿胶五味子煎服。

摘录《直指》卷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高良姜(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浓煎橘皮汤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外台》卷六引《延年秘录》: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白术2两,干姜2两(炮),人参2两,甘草2两(炙),大麦糵2两(炒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20丸。

注意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录《外台》卷六引《延年秘录》

《千金翼》卷十八: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妇人良方》引作“加减理中丸”。

吐多痢少者,取枳实3枚(炙,4破),水3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1累;吐痢干呕者,取半夏半两(洗去滑),水2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若体疼痛不可堪者,水3升,煮大枣3个,取1升和1丸服之;若吐痢大极转筋者,以韭汁洗腹肾,从胸至足踝,勿逆,即止;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1枚(炮,去皮,四破),以水2升,煮1升和1丸服。吐痢悉止,脉不出体犹冷者,可服诸汤补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8分,白术8分,甘草8分(炙),干姜6分,高良姜8分,桂心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霍乱吐痢,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饮送下,1日2次。渐加至40丸,老小以意加减。

注意忌生冷、油腻、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博济》卷二: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阿魏1分(用白面两匙,醋和作饼子,炙令黄熟),荆三棱(煨)1两,蓬莪术(煨)1两,甘草(炙)1两,青橘皮(去白)1两,陈皮(去瓤)1两,干姜(炮)1两,官桂(去皮)1两,干木瓜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樱桃大,以好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胃冷吐逆,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盐汤送下。如妇人血脏气攻刺,用炒当归生姜汤嚼下1丸。

摘录《博济》卷二

《圣惠》卷四十七: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或吐或泻,口干大渴,头疼体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粥饮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理中丸

药方名称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白术(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冷饮,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 解散

    《千金》卷二十四:解散药方名称解散别名大黄汤处方升麻3两,大黄3两,黄连3两,甘草3两,黄柏3两,芍药6两,白鸭通5合,黄芩4两,栀子仁14枚,竹叶(切)1升,豉1升。功能主治服散后盛热实,大小便赤。

  • 红玉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红玉散药方名称红玉散处方寒水石(炭火烧通赤,候冷细研)二两,黄丹半两。炮制上同研细,功能主治敛疮口,生肌肉,止疼痛,去恶水,不问日近年深,并治之。用法用量干掺疮口内

  • 苦参酝酒

    药方名称苦参酝酒处方苦参5斤,露蜂房5两,猬皮1具。制法上锉细。以水3斗,煮取1斗,去滓,浸细面5斤,炊秫米3斗,拌如常酝法,酒熟,压去滓糟。功能主治白癞,周身白点,如脂如榆荚,搔之白屑落,或痒或痛,

  • 茴香草散

    药方名称茴香草散处方茴香草高良姜(晒干)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鼻痔。用法用量先吹鼻痔上二次,片时许,用细铜箸2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箸相离五分许,以二箸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

  • 干葛清胃汤

    《伤寒大白》卷二:干葛清胃汤药方名称干葛清胃汤处方干葛、石膏、熟半夏、厚朴、广皮、甘草。功能主治阳明外有表邪,内有积热,呕吐,目痛鼻干,先渴后呕,无汗,脉浮大。各家论述干葛解表,石膏清里,加半夏、厚朴

  • 冷风汤

    药方名称冷风汤处方防风、黄耆、茺蔚子、桔梗、五味子、细辛、大黄。功能主治胬肉攀睛,乍发乍起。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 解毒生化丹

    药方名称解毒生化丹处方金银花1两,生杭芍6钱,粉甘草3钱,三七2钱(捣细),鸭蛋子(去皮,拣成实者)60粒。功能主治化腐生肌。主痢久郁热生毒,肠中腐烂,时时切疼,后重,所下多似烂炙,具有腐败之臭。用法

  • 加减真武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真武汤药方名称加减真武汤处方焦白术4钱,吴茱萸4钱,附子3钱(炙),茯苓4钱,延胡索3钱,槟榔2钱,白芍2钱,炮姜3钱。功能主治年老偶感寒邪,头痛恶寒,而不发热,腹痛者。用法用

  • 化气沉香汤

    药方名称化气沉香汤别名沉香汤处方沉香3分,黄耆3分,人参3分,茴香子(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石斛(去根)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

  • 理苓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理苓汤药方名称理苓汤处方干姜(炮)1.5~3克人参3~9克白术(炒焦)3~6克甘草(炙)1.5~3克茯苓猪苓各6克泽泻9克 桂3克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