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脾散

温脾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诃黎勒皮(炮)、人参,各三分;甘草(炙)一分,白术木香茯苓(去皮)、藿香(去梗)、陈皮(去白)、黄蓍、桔梗,各半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钱子大片,淮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颅囟经》卷上: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附子干姜甘草(炮,锉)各15克白术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荆沥饮子

    《圣惠》卷七十四:荆沥饮子药方名称荆沥饮子处方荆沥3合,竹沥3合,梨汁3合。功能主治妊娠中风痉,口噤。用法用量上药相合令匀,令温,分2次灌之摘录《圣惠》卷七十四《圣惠》卷八十三:荆沥饮子药方名称荆沥饮

  • 大芎汤

    药方名称大芎汤处方大芎1两,蓬莪术半两,木香4钱,茯苓半两,甘草1分,萆薢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湿气寒气之盛,同犯于心,心气上行,不得小便。用法用量水1盏,加盐少许,同煎3钱匕,空心和滓服。摘录

  • 龙砂汤

    药方名称龙砂汤处方缩砂仁2两1分,甘草1两半,盐1两半。制法上将甘草同盐炒,候甘草黄熟取出,泻在缩砂上,即以盏碗盖之,候冷,同为细末。功能主治和气。主用法用量汤点2钱。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 加减参麦汤

    药方名称加减参麦汤处方人参1钱,知母1钱,麦冬(去心)1钱,栀子(炒)1钱,瓜蒌根8分,犀角(磨)8分,条芩5分,炙草5分,大枣1枚。功能主治孕妇心神烦躁,壅热口干。用法用量水煎服。夏,加竹沥8分,姜

  • 蔓荆实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蔓荆实丸药方名称蔓荆实丸处方蔓荆实(去白皮,炒)1分,甘草(炙,锉)1两,羊靥20枚(去脂膜,炙,别捣),白敛半两,椒目1分,小麦面(微炒)1两。制法上为末,与羊靥末相和,以好酱

  • 半夏白术丸

    药方名称半夏白术丸处方白术2两,半夏1两,干姜1两,枳实1两,赤茯苓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酒癖留滞,胁肋坚痛,胸腹满闷,饮食进退及呕逆恶心。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

  • 草膏

    药方名称草膏处方荔枝草(一名长青草,又名雪里青)。制法煎浓汁,去滓,再熬成膏。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摊贴患处,不拘已穿未穿,俱效;若未穿,将先起的疮灸1艾,然后贴之;若已穿者,不必灸。摘录《虺后方》

  • 便血红痢膏

    药方名称便血红痢膏处方椿皮半斤,酸梨1斤,鲜姜3两,红糖4两。制法先将椿皮多加水(约3升)熬剩1斤,去渣取汁,再将姜、梨捣汁去渣,将汁对在一起,放在锅内熬开,再下红糖成膏。功能主治便血,赤痢。用法用量

  • 化风清上沐方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化风清上沐方药方名称化风清上沐方处方南薄荷2钱,防风1钱5分,白芷2钱,粉葛1钱5分,炒蔓荆2钱,川芎2钱,桑叶1钱。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主头痛偏于前额。用法用量水煎,沐之。摘

  • 白云散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白云散药方名称白云散处方多年石灰(炒)。功能主治心气卒痛。用法用量每服轻者半钱,重者1钱,热酒调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痘疹金镜赋集解》卷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