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附汤

椒附汤

《百一》卷六:椒附汤

药方名称椒附汤

处方川椒(去目)、干姜(生用)、附子(去皮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骤然腹痛注下,或滑肠频并,多有冷沫。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椒附丸”(见《魏氏家藏方》)。

摘录《百一》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椒附汤

药方名称椒附汤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2两,芎?2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驰缓,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枣1枚(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汤

药方名称椒附汤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00粒,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粳米半盏,干姜(炮)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12枚,甘草(炙,锉)1两。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不可忍,汗出闷绝。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半分(切),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猜你喜欢

  • 蚕沙黄柏汤

    药方名称蚕沙黄柏汤处方生蚕沙(研末)1两,生黄柏(末)1钱。功能主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开水调下。6-7服即愈。摘录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医学实在易》卷七

  • 大铁弹丸

    《直指》卷四:大铁弹丸药方名称大铁弹丸处方自然铜(烧红,醋淬7次)1两半,虎胫骨(酒浸,炙黄)1两,当归(酒浸,焙)1两,白附子(炮)1两,川乌(炮,去皮脐)1两,五灵脂(炒)1两,麻黄(去节)1两,

  • 安虫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安虫丸药方名称安虫丸处方干漆0.9克(杵碎,炒烟尽)雄黄巴豆霜各3克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虫痛。(打虫)用法用量量儿大小,每服5~30丸,用石榴根煎汤下;

  • 夺关将军散

    药方名称夺关将军散处方大黄2钱,杏仁(去油)1钱,地龙(焙,研)3条,桃仁2钱,车前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导阴夺关。主酒伤蛊胀,小便闭塞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泡服,入麝香3分。摘录《点点经》卷二

  • 百部根饮

    药方名称百部根饮处方百部根1两半,天门冬2两(去心),紫菀1两半,贝母1两,干葛1两,白前1两,橘皮1两,生姜2两,葱白(切)3合,豉3合。功能主治肺气客热,暴伤风寒,因嗽不安。用法用量上切。以水6升

  • 独附方

    药方名称独附方处方附子(童便制)5钱。功能主治痘疮寒战。用法用量以水1钟,加灯心7根,水煎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 海桐皮酒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风科集验方》:海桐皮酒药方名称海桐皮酒处方海桐皮2两,牛膝(酒浸)2两,枳壳(麸炒,去瓤)2两,杜仲(去皮丝,锉,炒)2两,防风(去芦)2两,独活(去芦)2两,五加皮2两,

  • 丁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散药方名称丁香散处方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叶,各一分。炮制上件同杵,罗为散。功能主治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

  • 炒香榧

    药方名称炒香榧处方香榧子250~500克制法于每年10~11月间香榧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再将榧子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功能主治【功效】消积杀虫。适用于小儿

  • 凉膈攻毒散

    药方名称凉膈攻毒散处方大黄、黄连、石膏、荆芥、地丁、玄参、当归、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痘症热毒壅于上焦,胸膈烦闷,壮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科辨要》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