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扶元散

扶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扶元散

药方名称扶元散

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地黄茯神黄耆(蜜炙)山药(炒)炙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石菖蒲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治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致见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等五软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原书云:治小儿五软,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后天赢弱。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金鉴》卷五十五:扶元散

药方名称扶元散

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熟地黄茯神黄耆(蜜炙)、山药(炒)、炙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石菖蒲

功能主治小儿五软。

用法用量五软,治宜补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补其先天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后天羸弱,渐次调理,而五软自强矣。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 扁豆汤

    《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扁豆汤药方名称扁豆汤处方扁豆叶9克香薷叶6克木瓜1枚干姜3克功能主治主霍乱吐利。用法用量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50毫升,绞去滓。分温三服。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

  • 僵蚕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僵蚕散药方名称僵蚕散别名开关散(《卫生宝鉴》卷十—)。处方白僵蚕3枚 枯矾7.5克功能主治治缠喉风,气息不通。及一切喉痹危急者。用法用量上二味,捣罗为散。生姜、蜜水调下3克,细呷

  • 荆防饮

    《伤寒大白》卷三:荆防饮药方名称荆防饮处方荆芥、防风、桔梗、甘草、桑白皮、杏仁。功能主治伤风咳嗽。各家论述此方用桔梗开肺窍;桑白皮、杏仁泻肺气;荆芥、防风将肺中之风轻轻泻出。摘录《伤寒大白》卷三《冯氏

  • 消乳丸

    药方名称消乳丸处方香附(炒)30克甘草(炙)15克陈皮(去白)15克 缩砂仁30克神曲(炒)30克 麦蘖(炒)30克制法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功能主治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治

  • 大补枳术丸

    药方名称大补枳术丸处方白术(去芦,炒)1两,陈皮(去白)1两,枳实(麸炒)1两,黄连(姜汁炒)5钱,黄芩(醋炒)5钱,黄柏(青盐水炒)1两,白茯苓(去皮)5钱,贝母(去心)8钱,神曲(炒)5钱,山楂(

  • 膈汤

    药方名称膈汤别名真汤处方苦桔梗、荆芥穗、薄荷叶、干葛、甘草节、栝蒌根、牛蒡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四时不正之气,及伤寒未分证候,疮疹欲出未出;及脾寒似疟,潮热往来,壮热如蒸,两耳黯,唇青,面色

  • 金枪散

    药方名称金枪散处方银末、血竭、发灰、人指甲(烧存性)、珍珠(烧存性)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研匀。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住痛。主一切刀割破,打破,跌破,出血不止,破开口不合。用法用量掺患处。摘录《古今医鉴》

  • 豆苏汤

    药方名称豆苏汤处方黑豆3合,紫苏茎叶2条,乌梅2个。功能主治上焦有热,咯吐瘀血,烦闷燥渴。用法用量用水1大碗同煎,临熟入姜汁3大匙。食后旋服。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安神定志丸

    《医学心悟》卷四:安神定志丸药方名称安神定志丸处方茯苓茯神人参远志各30克石菖蒲龙齿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功能主治因惊恐而失眠,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用法用量每服6克

  • 茴香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茴香散药方名称茴香散处方京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金铃子(去核,麸炒赤)各30克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木香当归(洗,焙)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