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黄芩汤

加减黄芩汤

《麻科活人》卷三:加减黄芩汤

药方名称加减黄芩汤

处方黄芩黄连当归枳壳槟榔青皮泽泻山楂槐花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麻毒未清,变成赤白痢者。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是以本方去白芍、楂肉、甘草,加黑地榆连翘牛蒡子主之。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黄芩汤

药方名称加减黄芩汤

处方荆芥穗3钱,薄荷3钱,黄芩5钱,车前子4钱(炒),毛苍术4钱,盐泽泻3钱,升麻3钱,木通3钱,粉甘草3钱。

功能主治伤寒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黄芩清热,甘草和中,加芥穗、薄荷清扬之品,清其头部之邪,苍术燥湿,泽泻降浊,升麻升清,车前子专能分其清浊,随木通引热,从小便而出。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猜你喜欢

  • 白及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白及散药方名称白及散处方白及0.3克细辛0.3克防风0.3克(去芦头)柏子仁0.3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小儿解颅。用法用量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一日二次。摘录《太平圣惠方

  • 决明子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决明子丸药方名称决明子丸处方决明子(半两)天雄(炮.去皮)独活(去芦.半两)天南星(姜制.半两)川芎(半两)白术(半两)升麻(半两) 白附子(炮.去皮.半两)防风(去

  • 二仁通幽汤

    药方名称二仁通幽汤处方桃仁、郁李仁、归尾、小茴、红花、制大黄、桂枝、川楝子。功能主治脉实,久病瘀热在血,胸不爽,小腹坠,能食不渴,二便涩少。用法用量《重订通俗伤寒论》:血胀,多因络瘀,或早服截疟药,胀

  • 黄连犀角散

    药方名称黄连犀角散处方黄连末3两,犀角(屑)3两。功能主治下血如小豆汁。用法用量水5升,煮取3升,去滓纳豉1升,更煮3沸,去滓,分2服。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

  • 立神丹

    《魏氏家藏方》卷二:立神丹药方名称立神丹处方茴香2两(用斑蝥21个,去头足翅,同炒香熟,去斑蝥14个,留7个用),香附子4两(去毛,入盐少许,同炒)。制法上为细末,用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下部

  • 柏霜散

    药方名称柏霜散处方黄柏2钱,雄黄2钱,没药1钱,轻粉1钱,枯矾1钱,粉霜1钱,冰片3分,朱砂5分,孩儿茶3钱,蜗牛10只。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杨梅癣,浑身腥臭,或干而起白屑,或肉碎而流红水者。用法用

  • 咽喉甘露饮

    药方名称咽喉甘露饮处方二冬各12克,二地各9克,二芍各9克,元参6克,元芩6克,石斛9克,杷叶9克,甘草6克,玉蝴蝶6克。功能主治滋养肺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其润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加味滋阴润燥方

    黄文东方:加味滋阴润燥方药方名称加味滋阴润燥方处方生首乌15克,玉竹9克,大腹皮12克,青陈皮各6克,生枳壳9克,乌药9克,青橘叶9克。功能主治调气畅中,和胃润肠。主肠燥失润,气滞作胀。用法用量水煎服

  • 香地膏

    药方名称香地膏处方生地黄(研如泥成膏)木香(细末)功能主治治打扑伤损,及一切痈肿未破。用法用量上以地黄膏随肿处大小摊于纸上,掺木香末一层,又再摊地黄膏,贴肿上。不过三五次即愈。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

  • 天雄丸

    《太平圣惠方》卷七:天雄丸药方名称天雄丸处方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石斛22.5克(去根,锉)五味子22.5克 巴戟30克 白茯苓22.5克 熟干地黄30克远志22.5克(去心)人参15克(去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