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毒赤丸

八毒赤丸

药方名称八毒赤丸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

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症积,及恶心痛、蛊疰、鬼气,无所不疗,鬼疰病。

用法用量李子豫赤丸(原书同卷)、八毒丸(《圣济总录》卷一○○)、杀鬼杖(《卫生宝鉴》卷二十)、斩鬼丹、杀鬼杖子(《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注意猪肉狸肉芦笋、生血等物。

临床应用1.鬼疰:入国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请予看脉。予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气血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去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予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升,立效。又进白海青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饭食减少、约一载有余,渐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师巫祷之,皆不效,又不得安卧,召予治之。予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有相当,遂合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二年身体壮实如故。

2.《医统》:戊午秋,甫在杭城过,遇饭店一妇,年三十,颇姿,因往神庙烧香,被热,途中饮凉水一碗,归而腹胀不食,渐觉昏闷,遂至妄言妄见,皆云附邪,巫祷不效,余带有八毒赤丸,因与七粒,令服下,遂下黑汁一桶,其妇遂软而伏卧不言,复进四君子汤,一剂而愈。

摘录《古今录验》引《胡录》,(见《外台》卷十三)

猜你喜欢

  • 大四斤丸

    《仁斋直指》卷四:大四斤丸药方名称大四斤丸处方宣木瓜(去瓤,切,焙)天麻(锉)牛膝(锉,焙)苁蓉(洗,切,焙)各500克(用好酒5升浸三日)熟附子虎骨(酥炙)各60克当归23克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5克麝

  • 甘蔗生姜汁

    药方名称甘蔗生姜汁处方甘蔗汁100克生姜汁10克制法将甘蔗汁、生姜汁混合,隔水烫温。功能主治清热和胃,润燥生津,降逆止呕。适用于妊娠胃虚呕吐者。用法用量每次服30克,每日3次。摘录《民间方》

  • 疯气膏药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疯气膏药药方名称疯气膏药处方川乌8两,闹洋花8两,川山甲4两,草乌8两,血余4两。制法上药用香油3斤,春秋浸7日,冬10日,夏3日,用槐柳条不住手搅,火熬枯油至黑色,用棕滤去滓,

  • 清膈散

    《传信适用方》卷一:清膈散药方名称清膈散处方麻黄30克(去节)阿胶30克(炒)罂粟壳30克(蜜炙)乌梅肉30克杏仁15克(去皮、尖)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痰嗽。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

  • 含化丸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含化丸药方名称含化丸处方海藻海蛤(煅)海带昆布瓦楞子(煅)文蛤诃子(去核)五灵脂各30克猪靥14个(焙干,另研)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治瘿气。用法用量临卧含化,时时咽

  • 地黄薄荷汤

    药方名称地黄薄荷汤处方生地黄根、生薄荷叶不拘多少。功能主治伤寒热瘴,头疼足热,发渴烦躁,不呕不泻,其脉洪实。用法用量上净洗,砂钵内捣烂,取自然汁,入麝香少许,井华水调下。如觉心间顿凉,不须再服。摘录《

  • 化毒解毒汤

    药方名称化毒解毒汤处方升麻4g,石膏15g,连翘子9g,牛蒡子9g,黄连6g,知母6g,元参9g,竹叶7g。功能主治药物性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加减泻肝汤

    药方名称加减泻肝汤处方胆草3分,栀子1钱,黄芩1钱,泽泻1钱,柴胡7分,车前2钱,木通6分,生地1钱2分,甘草6分。功能主治缠腰火丹,累累如珠,色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属肝心二经风火者。摘录

  • 丹毒至效散

    药方名称丹毒至效散别名至效散处方黄丹1两,朴消1两,赤小豆(两头齐者,为末)半合。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一切丹毒,及龙带发作。用法用量井水调,以鸡毛刷。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 镇元饮

    药方名称镇元饮处方人参当归白术黄耆五味子各3克山茱萸肉苁蓉麦门冬黄柏生地各3.6克功能主治治自汗。用法用量同莲肉10枚,灯心30茎,水煎,临卧服。摘录《丹台玉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