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色鳞毛蕨

黑色鳞毛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黑色鳞毛蕨

拼音Hēi Sè Lín Máo Jué

别名山鸡尾草

来源蕨类鳞毛蕨科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安徽、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功能主治主治毒疮溃烂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根状茎加白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黑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黑色鳞毛蕨

拼音Hēi Sè Lín Máo Jué

别名小叶山鸡尾巴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足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fuscipes C.Ch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及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50-90cm。根茎直立或斜升,密被褐棕色或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40cm,基部常为褐色,上部为浅棕禾秆色,向上至叶轴疏被深褐色、披针形至钻形小鳞片;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长25-50m,宽15-25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沿羽轴下面及中脉疏被棕色、泡状鳞片,二回羽状;羽片10-13对,近平展,有短柄,中部羽片长10-15cm,基部1对略短,宽2.5-4cm,先端长渐尖,小羽状长圆形,先端圆钝,边缘有浅钝齿;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在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主目赤肿痛;疮疡溃烂;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肺筋草

    药材名称光肺筋草别名无毛粉条儿菜来源百合科光肺筋草Aletris glabra Bureau et Franch.,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福建、台湾、湖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润肺

  • 羊蹄叶

    《中药大辞典》:羊蹄叶药材名称羊蹄叶拼音Yánɡ Tí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羊蹄"条。化学成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药材名称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

  • 银鲛

    药材名称银鲛拼音Yín Jiāo别名银鲛鱼、兔子鱼来源药材基源:为银鲛科动物黑线银鲛及近缘他种银鲛的肉和鳍。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naera plantasma Jordan et Snyder采

  • 无爷藤

    《中药大辞典》:无爷藤药材名称无爷藤拼音Wú Yé Ténɡ别名过天藤(《生草药性备要》),无根草(《本草求原》),流寓网、飞扬藤、黄鱼藤(《岭南采药录》),罗网藤(《岭

  • 鹿梨根皮

    《中药大辞典》:鹿梨根皮药材名称鹿梨根皮拼音Lù Lí Gēn Pí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根皮。性味《纲目》:"酸涩,寒,无毒。"功能

  • 石上瓜子菜

    药材名称石上瓜子菜拼音Shí Shànɡ Guā Zǐ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东南景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alfredii Hance[S.formosanum N.E.

  • 长尾复叶耳蕨

    药材名称长尾复叶耳蕨拼音Chánɡ Wěi Fù Yè ěr Jué英文名Simple Arachniodes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稀羽复叶耳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

  • 变蛋

    药材名称变蛋拼音Pí Dàn别名皮蛋(《随息居饮食谱》),彩蛋、松花蛋(江苏)。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鸭蛋用石灰、草灰、盐等腌制而成。性味《医林篆要》:"味辛涩甘咸,寒。

  • 野山蚂蟥

    《中药大辞典》:野山蚂蟥药材名称野山蚂蟥拼音Yě Shān Mǎ Huánɡ别名山蚂蟥、毛萝菜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多苞斑种草的全草。春、夏花开时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