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赤瓟根

赤瓟根

药材名称赤瓟根

拼音Chì Páo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赤瓟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攀缘草质藤本。全株被黄白色长柔毛状硬毛。根块状,茎稍粗壮,上有棱沟。叶柄稍粗,长2-6cm;叶片宽卵状心形,长5-8cm,宽4-9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浅波状,两面粗糙,脉上有长硬毛。卷须纤细,被长柔毛,单一。花雌雄异株;雄花单生,或聚生于短枝的上端,呈假总状花序,有时2-3朵花生班干部民梗上,花梗细长;花萼筒极短,近辐状,裂片披针形,向外反折,具3脉,两面均被长柔毛;花冠黄色,裂片长圆形,长2-2.5cm,宽0.8-1.2cm,具5脉,上部向外反折,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有短的疣状腺点;雄蕊5,其中1枚分离,其余4枚两两稍靠合,有退化子房半球形;雌花单生,花梗细;花萼、药冠同雄花;退化雄蕊5,子房长圆形,密被长柔毛,花柱无毛,自3-4mm处分3叉,柱头膨大,肾形,2裂。果实长卵状长圆形,长4-5cm,径2.8cm,先端有残存的花柱基,基部稍变狭。,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光泽,被柔毛,具10条明显的纵纹。种子卵形,黑色,平滑无毛,长44.5mm,宽2.5-3mm,厚1.5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800m的山坡、河谷及林缘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纺锤形,微显四棱,长4-8cm,直径1.5-2.5cm。表面土黄色或灰黄棕色,有纵沟纹及横长的皮孔样疤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粉质。无臭,味微苦,有刺喉感。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稍木化,皮层薄壁细胞呈长方形或长圆形,偶见石细胞。外韧型维管束稀疏,排列成环状,管旁有木纤维,木薄壁组织中散有木间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糊化淀粉团块。

化学成分块茎含皂甙类成分赤瓟甙(dubioside)A、B、C、D、E、F[1,2]。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通乳;解毒;活血。主乳汁不下;乳痈;痈肿;黄疸;跌打损伤;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研末,3-6g。

注意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棱

    《中国药典》:三棱药材名称三棱拼音Sān Lénɡ来源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性

  • 落地生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地生根药材名称落地生根拼音Luò Dì Shēnɡ Gēn别名打不死、脚目草来源景天科落地生根属植物落地生根Kalanchoe pinnatum (L.)Pe

  • 栗花

    《中药大辞典》:栗花药材名称栗花拼音Lì Huā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化学成分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微苦涩。"②《四川中药志》:&q

  • 三羽叉蕨

    药材名称三羽叉蕨拼音Sān Yǔ Chā Jué别名鸡爪蕨、大叶入地蜈蚣、昏头鸡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叉蕨科植物三叉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ctaria subtriphylla(Hook.et

  • 帘子藤

    药材名称帘子藤拼音Lián Zi Ténɡ别名花拐藤、腰骨藤、长角胶藤来源夹竹桃科帘子藤Pottsia laxiflora (Blume) O. Ktunze,以根、茎、乳汁入药。

  • 鸦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鸦葱药材名称鸦葱拼音Yā Cōnɡ别名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笔管草、老观笔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鸦葱Scorzonera glabra Rupr.[S. austriaca Will

  • 大一枝箭

    药材名称大一枝箭拼音Dà Yī Zhī Jiàn别名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

  • 禾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禾叶风毛菊药材名称禾叶风毛菊别名线叶风毛菊、占车[藏名]来源菊科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微苦,凉

  • 星色草

    药材名称星色草拼音Xīnɡ Sè Cǎo别名满天星草、广白头翁[广东]来源石竹科白鼓钉属植物白鼓钉Polycarpaea corymbosa Lam.的全草。春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淡,凉。

  • 仙人杖

    《中药大辞典》:仙人杖药材名称仙人杖拼音Xiān Rén Zhànɡ别名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