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血党

血党

药材名称血党

拼音Xuè Dǎnɡ

别名珍珠盖伞、假血党、大巴戟、石狮子、铁郎伞、美女怀胎、散血丹小罗伞、小凉伞、斑叶朱砂根、活血胎、腺点紫金牛、郎伞、铁雨伞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山血丹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punctata Lindl.[Tinus punc-tata O.Kuntze;Bladhia punctata Naka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幼时被细微柔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微柔毛;叶片革质或近坚纸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15cm,宽2-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近全缘或具微波状齿,齿尖具边缘腺点,边缘反卷,背面被细微柔毛,脉隆起,除边缘外其余无腺点或腺点极疏;侧脉8-12对,连成远离边缘的边缘脉。亚伞形花序,单生或稀为复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具少数退化叶或叶状苞片,被细微柔毛;花梗长8-12mm,果时达2.5cm;花长约5mm,被微柔毛;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2-3mm,具缘毛或几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椭圆状卵形,先端圆形,具明显的腺点,里面被微柔毛;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顶端具小尖头,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卵珠形,被微柔毛,具腺点;果球形,直径约6mm,深红色,具疏腺点,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有的植株上部枝条开花,下部枝条果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15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略膨大,上端残留有数条茎基,表面灰褐色,具不规则皱纹。根丛生,支根圆柱形,呈不规则弯曲,长短不一,直径5-13cm,灰棕色或暗棕色,常附有黑褐色分泌物,具细纵纹及横向断裂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常与木部分离,皮部厚,约占横断面的1/2,浅棕黄色,现紫褐色斑点,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与朱砂根类似,但皮层有分泌腔,断续排列成环,有时为2列;中柱鞘无石细胞。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调经;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无名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背枇杷花

    《中药大辞典》:金背枇杷花药材名称金背枇杷花拼音Jīn Bèi Pí Pá Huā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5~6月采摘,晒干。性味甘苦,平。功能

  • 青檀香

    药材名称青檀香拼音Qīnɡ Tán Xiānɡ别名青藤香(《阳春县志》),青风藤(《四川中药志》),小葛藤(《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叶。10~11月

  • 白侧耳

    《中药大辞典》:白侧耳药材名称白侧耳拼音Bái Cè ěr别名白耳菜、叫天鸡(《贵州民间方药集》),光板、金苦板(《浙江中药资源名录》),苍耳七,金钱灯塔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大冷水麻

    药材名称大冷水麻拼音Dà Lénɡ Shuǐ Má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序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melastomoides(Poir.)Wedd.[Urtica mela

  • 猪肚

    《中药大辞典》:猪肚药材名称猪肚拼音Zhū D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胃。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温。①《别录》:"微温。"②《纲目》

  • 鼠尾粟

    《全国中草药汇编》:鼠尾粟药材名称鼠尾粟拼音Shǔ Wěi Sù别名线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顿草来源禾本科鼠尾粟Sporobolus poiretii (Roem. et Schult.)Hi

  • 刺齿凤尾蕨

    药材名称刺齿凤尾蕨拼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别名半边双、半边旗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

  • 补骨脂

    《中国药典》:补骨脂药材名称补骨脂拼音Bǔ Gǔ Zhī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别名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

  • 青棉花藤叶

    《中药大辞典》:青棉花藤叶药材名称青棉花藤叶拼音Qīnɡ Mián Huā Té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多年溃烂疮毒

  • 麝香壳

    《中药大辞典》:麝香壳药材名称麝香壳拼音Shè Xiānɡ Ké别名臭子壳、麝壳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将香腺囊对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