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蟹

药材名称

拼音Xiè

别名郭索(《太玄经》),蛫(《说文》),蜅(《广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谱》),毛蟹、稻蟹(《医林纂要》),垪钳(《陆川本草》)。

出处《本经》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内脏。秋季捕捉。

原形态全体被坚硬的甲壳,背面黑绿色,腹面色较浅。头胸甲长约5.4厘米,宽约6厘米,呈方圆形,背面隆起;额缘及前侧缘各有4齿。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口器为3对颚足组成,第3对颚足扁而宽,盖在口的最外面。触角2对,位于头胸部前面中央。胸肢5对,第1对为强大的螯足,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其余4对为步足,长而扁平,末端尖锐呈爪状;前3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腹部退化,折伏于头胸部下方,无尾节及尾肢,雌雄异形,雌的圆形,雄的三角形,俗称为脐。腹肢退化,藏在脐的内侧,雌的共4对,卵产出后,即附着于此。雄的仅2对,且已变为交配器。

穴居于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土岸,昼伏夜出,以动物的尸体或谷物为食。秋季成长丰满,常洄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带的卵,至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本动物的甲壳(蟹壳)、爪(蟹爪)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物0.7克,灰分2.7克;钙141毫克,磷191毫克,铁0.8毫克,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又含微量(0.05%)胆甾醇。肌肉含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量较多。蟹从海水入淡水,或从淡水入海水时,体内的氮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从海水入旗水,3小时后,肌肉中总氨基酸量即见减少。其中变化最显着的为脯氨酸与甘氨酸,同时排泄的氨量增多。

性味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有毒。"

③《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

①《本经》:"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僻面肿。"

②《本草经集注》:"杀莨菪毒。"

③《别录》:"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④崔禹锡《食经》:"主皶鼻恶血,明目醒酒。"

⑤孟诜:"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肢节,主五脏中烦闷气。"

⑥《本草拾遗》:"蟹脚中髓、脚,壳中黄,并能续断绝筋骨,取碎之微熬,纳疮中筋即连也。"

⑦《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肚痛血不下,并洒服;筋骨折伤,生捣炒罯良。"

⑧《滇南本草》:"山螃蟹强壮筋骨,并能横行络分。"

⑨《纲目》:"治疟及黄疸;捣膏涂疥疮癣疮;捣汁滴耳聋。""盐蟹汁,治喉风肿痛,满含细咽即消。"

⑩《本经逢原》:"生捣涂火烫。"

⑾《随息居饮食谱》:"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或作丸。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注意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疾者慎服。

①《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

②《日用本草》:"不可与红柿同食。偶中蟹毒,煎紫苏汁饮之,或捣冬瓜汁饮之,俱可解散。"

③《纲目》:"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解。"

④《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结,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

②《随息居饮食谱》:"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复方①治骨节离脱:生蟹捣烂,以热酒倾入,连饮数碗,其渣涂之,半日内,骨内谷谷有声即好,干蟹烧灰,酒服亦好。(《唐瑶经验方》)

②治跌打骨折筋断: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钱,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③治小儿解颅:蟹螯并白及烂捣,涂颇上。(《本草衍义》)

④治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束,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濒湖集简方》)

⑤治疥癣:螃蟹焙干研末,调猪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漆疮延及满身:捣烂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疮湿癣之久不愈者。(《肘后方》)

⑦治妇人产后儿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热烧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蟹味咸气寒,入足阳明,足厥阴经。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故主胸中热结痛也。歪僻者,厥阴风热也,面肿者,阳明热壅也,解二经之热,则筋得养而气自益,歪僻面肿俱除矣。咸走血而软坚,故能解结散血。愈漆疮者,以其能解漆毒故也。"

②《本经逢原》:"蟹性专破血,故能续断绝筋骨。《本经》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僻面肿,皆是瘀血为患。性能败漆,今人生捣治漆疮、涂火伤,皆取散血之意。《日华》治筋骨折伤,生捣盫之。藏器云能续断筋,去壳用黄,捣烂微炒,纳入疮中,筋即连也。可知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矣。惟蟹与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泻发癥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蟹

药材名称

拼音Xiè

英文名Crab

别名郭索、无肠公子、螃蟹、横行介士、毛蟹、稻蟹、方海、胜蓄芳蟹、河蟹、淡水蟹、毛夹子、大闸蟹、方蟹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蟹类甚多,蝤蚶、拥剑、彭螖皆是,并不入药,惟蟹最多有用。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茛所为,人中之,不即疗多死。服冬瓜汁、紫苏汁及大黄丸皆得瘥。

2.《纲目》:蟹,横行甲虫也。雄者脐长,雌者脐团,生于流水者色黄而腥,生于止水者色纠而馨。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但久留易沙,见灯亦沙,得椒易脑,得皂荚或蒜及韶粉可兔沙、瞋,得自英则黄不散,得

来源药材基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肉和内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2.Eriocheir japonicus(de Haan)

采收和储藏:多在立冬前后采捕,捕法可用竹簖或网具等。捕后洗净烫死,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中华绒螯蟹,头胸甲呈圆文武有,后半部宽于前半。一般长约55mm,宽61mm左右,个别可宽80-90mm。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具6个对称的颗粒状突起,胃区与心区分界显着,前者周围有凹点。额宽,分4齿,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略呈三角形、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前侧缘具4锐齿,末齿最小而引入一隆线,斜行于鳃区外侧,沿后侧缘内方亦具一隆线。雄体螯足粗壮,比雌体的为大,掌与指节基部内外面密生绒毛,腕节内末端具1锐刺,长节背缘末端附近及步足的长节同样均具1锐刺。步足以最后3对较为扁平,腕七与前节的背缘各具刚毛,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与腹缘皆密具铡毛。雌体腹部近圆形,雄体略呈三角形,末端狭尖。背面青褐绿色,腹面色淡或灰白色。

2.日本绒螯蟹,形态、大小与中华绒蟹颇为近似,额分4齿,居中的两齿较钝圆,两侧的较尖锐,额后部的突起不若前种那样锋锐。前侧缘另亦4齿,但末齿甚小,几乎仅留痕迹。螯足掌节有厚密的绒毛,并扩展至腕节末端及两指的基部,而指内缘的齿较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1.秋季常回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抱的卵,至惊翌年3-5月间孵化,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成长。

2.生活于河流中,以河口半咸底层较多。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各地均有他布。

2.他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栽培生活习性,营水自由生活,鳃呼吸。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个体发育过程中分为受精卵(胚胎)一幼体一成蟹三个变态时期,形态各异。1年后性成熟。

河蟹多居住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泥草或河滩的洞穴里。在洞穴中越冬。为浅海里生、淡水中长的回游性水生动物,在淡水中生长发育,到性成熟时即沿江河到河口区浅海中进行交配、受精和产卵。并孵化出蟹苗,称为“生殖回游”,蟹苗(幼体)溯江、河而上,回游到淡水各种水体内,摄取食物,并生长发育到性成熟,是为“索食回游”。

养殖技术,当河口区水温升高到10℃左右进,河蟹即开始交配,产出受精卵,产出的卵粘附在雌蟹的附肢上,一般在10万粒左右,多者可达数十万粒。受精卵在河口区孵化蟹苗。目前,各国都从捞苗开始人工养蟹,而孵化期是自然界里完成。

饲养管理,养蟹池应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土质较硬的地方,面积0.067-0.033hm2,坡度1:(3-4),深100-150cm,池中用砖石垒成50cm高的小岛,内有蟹窝,窝内放入泥土,岛上种植水省事植物。利用自然沟塘、稻田也可以养蟹。四周要设防逃设备。

蟹苗捕捞后,近距离可用水桶、水箱湿运,远距离可用蟹苗箱干运,或用尼龙袋充氧运输。蟹苗入池放养前应先施肥肥塘,再注入新水,一般在6月初至中旬进行。如果池浮游生物不够,可投入适量捣碎的熟卵黄,待大眼幼苗蜕掉最后一次壳变为幼蟹后,即可喂小杂鱼、糠虾与豆饼、花生并绞碎泼酒入池饲喂。注意养成蟹时以池水浅,溶氧充沛为宜以植物饵料为食,在池边投料。夏天可适当加深水位。注意防止天敌侵入和成蟹逃逸。冬季蟹有在洞内冬眠习性,也有在池塘泥底冬眠者,北方应加深水位,保证在冰层以下有1m水深为宜,以防冬季水干死蟹。

性状性状鉴别(1)哗 绒螯蟹,头胸甲圆方形,后半部宽于前半部,额宽分4齿,前侧缘有4锐齿。螯足雄性较雌性大,掌节与指节基部的内外侧密生绒毛,步足最后3对较为扁平,腕节与前节有刚毛。腹部雌圆雄尖,表面橘红色或土黄褐色。肢多脱落,壳硬脆,体软,气腥,味咸。

(2)日本绒螯蟹,头胸甲前窄后宽,额宽约当头胸甲最宽处的1/3,前缘分4齿,中间2齿钝圆,两侧齿尖锐,额后突起不及中华绒螯蟹锋锐。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中华绒螯蟹,黄棕色。①棒状碎片淡黄色,胞腔明显,壁薄,侧壁微呈梯形,其上有细小分枝;有的一端较粗,另一端渐细至尖。②不规则状物淡黄色或黑棕色,有形外侧壁光滑,内侧有密网纹。

化学成分中华绒螯蟹可食部100g含水分80g,蛋白质1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0.7g,灰分2.7g;钙141mg,磷191mg,铁0.8mg,维生素(vitamin)A230u ,硫胺素(thiamine)0.01,核黄素(riboflavine)0.51mg,烟酸(nicotinic acid)2.1mg;微量(0.05%)胆甾醇(cholesterol)。还含三磷酸腺苷酶(ATPase),α皮黄质(α-doradexanthin),叶黄素(lutein),虾黄质(astaxanthin)。

肌肉含10余种游离氨基酸,基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量较多。含酰基酶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磷脂(phospholipid),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前鳃及后鳃含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后鳃含-5-羟色胺(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的受体,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C。

前鳃、线粒体部分、微粒体部分含Na=K-三磷酸腺苷酶。

血淋巴含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多巴(dopa)。

日本螯蟹肉及血中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物等。蛋白质经酸水解后得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胱氨酸(cystine),甘氨酸,组氨酸,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脯氨酸,丝氨酸(serine),牛磺酸(taurine),色氨酸(tryptophan),酷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丙氨酸( alanine),精氨酸等。脂类有磷脂(phospholipid),胆甾醇(cholesterol),三酰甘油。粮尖有海藻糖(myc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岩藻糖(fucose),氨基糖(aminosugar),低聚糖(oligose),葡萄糖及果糖的6-磷酸酯(6-phosphate)。尚含有维生素(vitamin)A,硫胺素,核黄素,烟酸。非挥发性酸有枸橼酸(citr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乳酸(lact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挥发性酸有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等。此外,还含β-羟基酰基畏酶A脱氢酶(β-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β-乙酰畏酶A硫解酶(β-actoacetyl-CoA thiolase),去饱和酶(desaturase)等。

鳃含Na-K-ATP酶和甘油磷酰胆碱(glyceryl phosphoryl choline)的缩醛(acetal)。

中食管腺含胆甾醇(cholesterol),菜幅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肉球近方蟹全体含总脂肪酸,Δ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 (Δ5,8,11,14,17-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及花生酸(arachidonic acid)。

肌肉组织含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及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其脂肪酸组成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神经系统含磷脂(phospholipids),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dylserine),其组成脂肪酸有饱和及单烯酸(C16:0,C18:0,C18:1,C20:1)。此外,还有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眼含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包括虾黄质(astaxanthin),含视紫红质(rhodopsin)。鳃(gill)含Na-K-ATP酶。ΔΔ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吕粉末2g于试管中加胶塞。[胶塞中间插入一弯管,另一端插入盛有Ca(OH)2溶液试管内]再加入盐酸,立即塞紧则不断产生气泡,同时Ca(OH)2溶液变成白色浑浊,放置则有白色沉淀。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散瘀;消肿解毒。主湿热黄疸;产后瘀滞腹痛;筋骨损伤,痈肿疔毒;漆毒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或入丸剂,5-10g。外用:适量,鲜口捣敷;或绞汁滴耳;焙干研末调敷。

注意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痰者慎服。

1.《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痰人,不可食。

2.《日用本草》:不可与红柿同食。偶中蟹毒,煎紫苏汁饮之,或捣冬瓜汁钦之,俱可解散。

3.《纲目》: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解。

4.《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结,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宠之人,咸不宜服。

5.《随息居饮食谱》:中气虚寒,时感末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复方①治骨节离脱:生蟹捣烂,以热酒顾入,连放数碗,其渣涂之,半日内,骨内谷谷有声即好,干蟹烧灰,酒服亦好。(《唐瑶经验方》)②治跌打骨折筋断: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钱,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③治小儿解颅:蟹螯并白及烂捣,涂囱上。(《本草衍义》)④治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濒湖集简方》)⑤治疥癣:螃蟹焙干研末,调猪脂敷患处。(《泉州本草》)⑥治漆疮延及满身:捣烂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疮湿癣之久不愈者。(《肘后方》)⑦治妇人产后儿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热烧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胸中邪气热结痛,歪僻面肿。

2.《本草经集注》:杀莨菪毒。

3.《别录》: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4. 崔禹锡《食经》:主查鼻恶血,明目醒酒。

5. 孟诜: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胶节,主五脏中烦闷气。

6.《本草拾遗》:蟹脚中髓、脑.壳中黄,并能续断绝筋骨,取碎之微熬,纳疮中筋即连也。

7.《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肚痛血不下,并酒服;筋骨折伤,生捣炒署良。

8.《滇南本草》:山螃蟹强壮筋骨,并能横行络分。

9.《纲目》:治疟及黄疸;捣膏涂疥疮癣疮;捣汁滴耳聋。盐蟹汁,治喉风肿痛,湖含细咽即消。

10.《本经逢原》:生捣涂火烫。

11.《随息居饮食谱》: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兰草

    药材名称兰草别名兰花来源兰科兰属植物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 Swartz、多花兰C. floribundum Lindl.[C. pumilum Rolfe]和山兰C.

  • 黄牛毛藓

    药材名称黄牛毛藓拼音Huánɡ Niú Máo Xiǎn别名刀口药、金牛毛来源药材基源:为牛毛藓科植物黄牛毛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trichum pallidum(Hedw.)Hamp.

  • 海通

    《中药大辞典》:海通药材名称海通拼音Hǎi Tōnɡ别名白灯笼、木常山(《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马鞭草种植物海通的枝叶。原形态小乔木。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单叶对生,具叶

  • 赤楠蒲桃叶

    药材名称赤楠蒲桃叶拼音Chì Nán Pú Tá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

  • 卷心菜

    药材名称卷心菜别名圆白菜、莲花白、包菜来源十字花科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化学成分叶含有维生素U样因子,一般认

  • 心胆草

    《中药大辞典》:心胆草药材名称心胆草拼音Xīn Dǎn Cǎo别名水朝阳花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柳叶莱种植物长籽柳叶菜的全株。秋后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具细毛。茎下部匍匐,节上

  • 当归藤

    《中药大辞典》:当归藤药材名称当归藤拼音Dānɡ Guī Ténɡ别名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

  • 花椒簕

    药材名称花椒簕拼音Huā Jiāo Lè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uspidate Pricklyash别名通墙虎、山花椒、见血飞、乌口簕藤、花椒藤。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

  • 鸭舌头

    《中药大辞典》:鸭舌头药材名称鸭舌头拼音Yā Shé Tou别名瓜皮草(《种子植物名称·补编》),鸭舌草、鸭舌子(《贵阳民间药草》),水充草(《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

  • 石栗叶

    《中药大辞典》:石栗叶药材名称石栗叶拼音Shí Lì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形态详"石栗子"条。生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