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蚌兰花

蚌兰花

药材名称蚌兰花

拼音Bànɡ Lán Huā

英文名Oyster Rhoeo

别名蚌花、紫万年青花、荷包兰、蚌兰衣、菱角花、红蚌兰花、州部队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eo discolor(L' Her.)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月采摘,晒干,或蒸10min后再晒干。

原形态万年青多年生草本,高50cm。茎较粗壮,肉质。节密生,不分枝。叶基生,密集覆瓦状,无柄;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长10-3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上面暗绿色,下面紫色。聚伞花序生于叶的基部,大部藏于叶内;苞片2,蚌壳状,大而扁,长3-4cm,淡紫色,包围花序,花多而小,白色;萼片3,长圆状披针形,分离,花瓣状;花瓣3,分离,卵圆形;雄蕊6,花丝被长毛;子房3室。蒴果2-3室,室背开裂。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人工栽培于庭园、花圃。

资源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荫环境,不耐寒。宜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常扦插和分株繁殖法。扦插繁殖:春季,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截取长15-20cm的母株主茎插植。分株每殖:春季,挖取母株,分成带根的分株数蔸,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栽植,每穴栽1蔸。

化学成分花药中含多糖(polysaccharides),酸性多糖(acid polysaccharides),淀粉(starch),愈创葡聚糖(callose),果胶(pectins)。

性味甘;凉;淡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凉血止血;解毒止痢。主肺热咳喘;百日咳;咯血;鼻衄;血痢;便血;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复方治感冒咳嗽,咳痰带血,百日咳,鼻衄,菌痢:干蚌花二十至三十朵。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便血,咳血,和猪肉煎汤服之。治血痢则煎水饮之。

2.《福建民间草药》:清血解热,止血疗痢。

3.《广东中药》Ⅱ:止咳,去痰火。治痨伤吐血,痰火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爪草

    《中国药典》:猫爪草药材名称猫爪草拼音Māo Zhuǎ Cǎo英文名RADIX RANUNCULI TERNATI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

  • 除虫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除虫菊药材名称除虫菊别名白花除虫菊来源菊科除虫菊属植物除虫菊Pyrethryum cinerariifolium Trev.[Chrysanthemum cinerariae fo

  • 马桑

    药材名称马桑拼音Mǎ Sānɡ别名马鞍子、水马桑、千年红、紫桑、野马桑、红马桑、醉鱼儿、闹鱼儿、四联树、黑果果、黑虎大王、黑龙须、乌龙须[根名]来源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Coriaria sinica

  • 荜茇根

    《中药大辞典》:荜茇根药材名称荜茇根拼音Bì Bá Gēn别名荜拨没(《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荜茇明碱、荜茇明宁碱。茎含荜茇明碱

  • 蒺藜花

    《中药大辞典》:蒺藜花药材名称蒺藜花拼音Jí Lí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花。功能主治《本草衍义》:"治白癜风。阴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酒调服。&

  • 蚕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豆药材名称蚕豆拼音Cán Dòu来源豆科蚕豆Vicia faba L.,以花、果实、豆荚、叶、梗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栽培。化学成分叶含有N-氨基-甲醇-2

  • 红五加

    药材名称红五加拼音Hónɡ Wǔ Jiā别名五爪龙、大血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木质藤本,有卷须。叶互生,具长柄;叶常为指状或叉指状,有小叶5~7枚

  • 海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参药材名称海参拼音Hǎi Shēn别名刺参、沙噀来源棘皮动物门刺参科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绿刺参(方柱参)Stichopus chloron

  • 结香

    药材名称结香拼音Jié Xiānɡ别名野蒙花、新蒙花来源瑞香科结香属植物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以根与花入药。夏秋采根;春季采花,晒干或鲜用。性味甘,

  •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药材名称三楞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