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虾蟆

虾蟆

《中药大辞典》:虾蟆

药材名称虾蟆

拼音Há Má

别名蛙黾(《国语》),蝈(《周礼》),蟹蟆(《尔雅》),土蛙(《现代实用中药》)。

出处《本经》

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全体

原形态体长约40~55毫米,雄者略小。头部略呈三角形。口阔,吻端尖圆,吻棱圆;口内有锄骨齿2团,向后集中而不相遇。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个。眼大而突出,眼间距窄,两眼之间有横斑;眼后方有圆形鼓膜,为眼径的2/3。体背面皮肤有许多不规则的纵肤褶,体侧多为圆形疣;后肢背面也有小疣,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很大,背面为棕灰色或灰棕橄桅色,有时杂以赭红色,深棕色斑纹颇显着,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V"形斑;背后端有"V"字形纹或短横纹。前肢细长,第1指发达,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发达。后肢粗壮,胫跗关节前达眼部附近,趾间有蹼,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雄者咽部黑色,有单咽下外声囊,其前肢第1指上有浅色的婚垫。

生活于田野、池泽附近及丘陵地带。食物以蛛形动物及膜翅类昆虫为主。5~7月产卵;蝌蚪橄榄绿色上有棕赭麻点,沿尾鳍上缘有若干的短黑横斑,腹无斑纹;口小;角质颌不强,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两侧,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

本动物的皮(虾蟆皮)、脑髓(虾蟆脑)、肝(虾蟆肝)、胆(虾蟆胆)、幼体(蝌蚪)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山东、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虾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然后涂酥炙令干,每修事一个,用牛酥一分,炙尽为度。"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辛,寒。"

②《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③《本草衍义补遗》:"味甘,性寒。"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消积。治痈肿,热疖,口疮,瘰疬,泻痢,疳积。

①《本经》:"主邪气,破瘫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②《药性论》:"涂痈肿及治热结肿。"

③《日华子本草》:"治犬咬及热狂,贴恶疮,解烦热。"

④《医林纂要》:"滋朋助阳,补虚羸,健脾胃,杀疳积。"

⑤《现代实用中药》:"清热解毒。煮食,治热疖、疮毒;制成黑烧,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掺。

复方①治瘰疬溃烂:黑色虾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纲目》)

②治湿瘑:干虾蟆一个,烧灰,细研为末,以猪脂调,涂敷疮上,日三、五度。(《圣济总录》虾蟆灰涂敷方)

③治小儿患风脐及脐疮久不瘥者:烧虾蟆杵末敷之,日三、四度。(《外台》)

④治小儿口疮:虾蟆(炙),杵末敷疮上。兼治小儿蓐疮。(《子母秘录》)

⑤治小儿洞泄下痢:烧虾蜞末,饮调方寸匕服。(《子母秘录》)

⑥治小儿急疳:虾蟆一枚(去爪,烧作灰),熊胆(研)、麝香(研)、猪牙皂荚(去皮、子,炙)、白芜荑各一分。上五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饮或温水下,日三服。(《圣济总录》虾蟆丸)

⑦治蝮蛇螫伤;生虾蟆一枚,捣烂敷之。(《外台》)

各家论述《本草衍义补遗》:"虾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热病,由是病人煮食之矣。《本草》之义,盖是或炙、或干、或烧、或灰,在药剂用之,非若世人煮为羹,入盐、椒而啜其汤。此物大能发湿,久则湿以化热。《衍义》谓解劳热,非羹之谓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虾蟆

药材名称虾蟆

拼音Há Má

英文名South and East Asian rice frog, Rice-paddy frog

别名蟆、蛤、蛤蟆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 limnocharis Boi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入药。

原形态泽蛙,体长约40-55mm左右,雄蛙略小,头长宽相等,吻端尖圆,吻棱圆;鼻孔距吻较距眼略近,眼间距窄,为上眼睑宽的1/2,鼓膜为眼很能够的2/3;犁骨齿两团,向后集中而不相遇。指、趾端钝尖;第1指发达,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发达。的肢短,胫跗关节前达眼部附近,左右跟部稍重迭,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关节下瘤小而明显;骨跖突窄长,有时与跗褶相连,外跖突小,有时与第5趾之跖褐相连。背面的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之长短纵肤褶,而无背侧褶,体侧多为圆形疣,后肢背面也有小疣,头部两上眼睑后方有一窄的横肤沟;颞褶明显;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为棕灰色或灰棕橄榄绿色,有时杂以赭红色,常棕色斑纹颇显着;上下唇缘有6-8条明显的纵纹;两眼之间有横斑;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V”形斑,断续情况不一,两侧斑纹的凹入部分管于肩部浅色相对;背后端有“V”字形纹或短横纹,四肢有横纹,雄性咽部黑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1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广泛生活在田野、池沼附的的山区。食物以蛛形动物及膜翅类昆虫为主,5-7月产卵;蝌蚪橄榄绿色上有棕赭色麻点,沿尾鳍上缘有苦干的短黑横斑,腹无斑纹;口小;角质颌3不强,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乳突从口角两侧延至下唇两侧,而下唇中部乳突缺如。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全体含氨基酸、甾类、胆碱及吲哚类衍生物。胆囊中含胆酸(cholic acid),3α,7α,12α-三羟基-5β-胆甾烷酸(3α,7α,12α-trihydroxy-5β-cholestanoic acid)、5β-硫酸蟾毒醇(5β-bufol sulfate)及其牛磺酸(taurine)以酰键连接的化合物。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虾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然后涂酥炙令干,每修事一个,用牛酥一分,炙尽为度。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主痈肿;热疖;口疮;瘰疬;小儿疳积;热痢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内服:入丸、散,适量。

复方①治瘰疬溃烂:黑色虾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纲目》)②治湿GUA:干虾蟆一个,烧灰,纲研为末,以猪脂调,涂敷疮上,日三、五度。(《圣济总录》虾蟆灰涂敷方)③治小儿患风脐及脐疮久不瘥者:烧虾蟆杵末敷之,日三、四度。(《外台》)④治小儿口疮:虾蟆(炙),杵末敷疮上。兼治小儿蓐疮。(《子母秘录》)⑤治小儿洞泄下痢:烧虾蟆末,饮调方寸匕服。(《子母秘录》)⑥治小儿急疳:虾蟆一枚(去爪,烧作灰),熊胆(研)、麝香(研)、猪牙皂荚(去皮、子,炙)、白芜荑各一分。上五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饮或温水下,日三服。 (《圣济总录》虾蟆丸)⑦治蝮蛇螫伤:生虾蟆一枚,捣栏敷之。(《外台》)

各家论述1.《本经》: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2.《药性论》:涂痈肿及治热结肿。

3.《日华子本草》: 治犬咬及热狂,贴恶疮,解烦热。

4.《现代实用中药》:清热解毒。煮食,治热疖、疮毒;制成黑烧,治痢疾。

5.《本草衍义补遗》:虾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热病,由是病人煮食之矣。《本草》之义,盖是或炙、或干、或烧、或灰,在药剂用之,非若世人煮为羹,入盐、椒而啜其汤。此物大能发湿,久则湿以化热。《衍义》谓解劳热,非羹之谓也。

6.《医林纂要》:滋阴助阳,补虚羸,健脾胃,杀疳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梨叶

    《中药大辞典》:梨叶药材名称梨叶拼音Lí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叶在成叶期含氮、磷、钾最高,以后则逐渐减少,钙

  • 穿鱼藤

    《中药大辞典》:穿鱼藤药材名称穿鱼藤拼音Chuān Yú Ténɡ别名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

  • 水八角莲

    药材名称水八角莲拼音Shuǐ Bā Jiǎo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水八角莲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ysosma difformis(Hemsl.et Wils.)T.H.Wang[

  • 芡实茎

    《中药大辞典》:芡实茎药材名称芡实茎拼音Qiàn Shí Jīnɡ别名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性味《纲目》:"咸甘

  • 菰根

    《中药大辞典》:菰根药材名称菰根拼音Gū Gēn别名苽封(《淮南子》),菰蒋根(《补缺肘后方》)。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根茎及根。性味甘,寒。①《养生要集》:"味甘,平。&q

  • 大巢菜

    《中药大辞典》:大巢菜药材名称大巢菜拼音Dà Cháo Cài别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

  • 大田基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田基黄药材名称大田基黄拼音Dà Tián Jī Huánɡ别名星宿菜、赤脚草、红根草、红根子、红脚菜、红梗草、黄脚鸡、黄鳝草、矮桃草、散血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红根排草Lys

  • 麋角

    《中药大辞典》:麋角药材名称麋角拼音Mí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化老角。炮制孟诜:"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性味甘,温。①《别录》:&qu

  • 长柄车前蕨

    药材名称长柄车前蕨拼音Chánɡ Bǐnɡ Chē Qián Jué英文名Longstalk Antrophyum别名金钱标、金线彪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车前蕨科植

  • 毛勾儿茶

    药材名称毛勾儿茶拼音Máo Gōu ér Chá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大叶勾儿茶的根、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huana Rehd.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茎藤,鲜用或切段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