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蓝花葱

蓝花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葱

药材名称蓝花葱

别名野葱、天蓝韭、白狼葱

来源百合蓝花葱Allium cyaneum Rege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西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西藏。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通阳,健胃。主治风寒外感,阴寒腹痛,肢冷脉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蓝花葱

药材名称蓝花葱

拼音Lán Huā Cōnɡ

别名白狼葱、野葱、野韭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天蓝韭的全草或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cyaneum Regel [A.szechuani-cum Wang et Tang]

采收和储藏:夏季花将开时采收,抖净泥土,晾干。

原形态天蓝韭,草本,具根茎。鳞茎狭柱形,簇生;鳞茎外皮黑褐色,老时纤维质近网状。花草纤细,圆柱形,长10-30cm,常在下部被叶鞘。叶基生;叶片狭条形,长5-25cm,宽l-l.5(-2)mm。总苞单侧开裂,比花序短,宿存;伞形花序半球形,多花,花梗长4-12mm;无小苞片;花被片卵形,天蓝色或紫蓝色;花被片6,长3.5-5mm,内轮的卵状长圆形,钝头,外轮的椭圆状长圆形,有时先端微凹,常较短;花丝伸出花被,长5-8mm,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有时两侧各具1齿;子房球形,基部具3凹穴;花柱伸出花被,长4-7mm。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阳气。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四肢逆冷;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面枇杷

    药材名称石面枇杷拼音Shí Miàn Pí Pá英文名dictyoneura Paraboea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网脉旋蒴苣苔的全草。拉

  • 高脚落山箕根

    药材名称高脚落山箕根拼音Gāo Jiǎo Luò Shān Jī Gēn英文名Bredia sinensis (Diels)H.L.Li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水湿柳叶菜

    《中药大辞典》:水湿柳叶菜药材名称水湿柳叶菜拼音Shuǐ Shī Liǔ Yè Cài别名独木牛(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沼生柳叶菜的全草。8~9月采收,

  • 猕猴梨叶

    药材名称猕猴梨叶拼音Mí Hóu Lí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Zucc.)Planch.Ex Miq.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

  • 粟米泔汁

    《中药大辞典》:粟米泔汁药材名称粟米泔汁拼音Sù Mǐ Gān Zhī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淘洗粟米所得的泔水。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霍乱卒热,心烦渴,饮数升。臭泔止消渴尤良。&

  • 黎豆

    《中药大辞典》:黎豆药材名称黎豆拼音Lí Dòu别名虎豆(《尔雅》郭璞注),狸豆(《纲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秋后

  • 鹿梨根皮

    《中药大辞典》:鹿梨根皮药材名称鹿梨根皮拼音Lù Lí Gēn Pí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根皮。性味《纲目》:"酸涩,寒,无毒。"功能

  • 藿香露

    药材名称藿香露拼音Huò Xiānɡ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茎叶蒸馏所得的芳香水。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微温,无毒。"功能主治①《纲

  • 珍珠绣球

    药材名称珍珠绣球拼音Zhēn Zhū Xiù Qiú别名麻叶绣球、碎米丫、山茴香来源蔷薇科珍珠绣球Spiraea blumei G. Don,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多有分布。

  • 吊白叶

    药材名称吊白叶拼音Diào Bái Yè别名粉帕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粉桐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忍冬朴植物水红木的叶或根、花。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