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苦参实

苦参实

《中药大辞典》:苦参实

药材名称苦参实

拼音Kǔ Shēn Shí

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其荚壳,晒干收藏。

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4.76%;另含少量金雀花碱。

性味《纲目》:"苦,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明目。"

②《四川武隆药植图志》:"为健胃剂及驱除蛔虫药。"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分。

复方①治急性菌痢:苦豆研末,分装胶囊或压制成片。每次服0.5克,一日四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②治大便秘结:苦参子十粒,吞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参实

药材名称苦参实

拼音Kǔ Shēn Shí

英文名Seed of Lightyellow Sophora

别名苦参子、苦豆。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phora flavescens Ait.[S.angustifoli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果壳、杂质,再晒干。

原形态苦参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丛中及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种子中含有左旋5a-羟基槐根碱(5a-hydroxyophocarpine),左旋槐根碱(sophocarp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右旋9a-羟基苦参碱(9a-hydroxymatrine),左旋5a,9a-二羟基苦参碱(5a,9a-dihydroxymatrine),右旋苦参碱-N-氧化物(matrine-N-oxide),右旋槐花醇-N-氧化物(sophoranol N-oxide)。

性味苦;寒

归经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便;杀虫。主急性菌痢;大便秘结;蛔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6-1.5g,每日4次。

各家论述1.《唐本草》:明目。

2.《四川武隆药植图志》:为健胃剂及驱除蛔虫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关白附

    《全国中草药汇编》:关白附药材名称关白附拼音Guān Bái Fù别名山喇叭花、乌拉花、黄乌拉花、竹节白附、白附子[东北]来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

  • 槟榔花

    《中药大辞典》:槟榔花药材名称槟榔花拼音Bīnɡ Lɑnɡ Huā出处《中药志》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雄花蕾。夏季采集。晒干,去梗。生境分部产于广东等地。性状干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黄色至淡

  • 蓼大青叶

    《中国药典》:蓼大青叶药材名称蓼大青叶英文名FOLIUM POLYGONI TINCTORII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

  • 假芫茜

    药材名称假芫茜拼音Jiǎ Yuán Qiàn别名香信,番香茜(《广西药植名录》),野芫荽(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

  • 山猫儿

    《中药大辞典》:山猫儿药材名称山猫儿拼音Shān Māo ér别名碟碟草(《质问本草》),桔梗兰(《中国植物图鉴》),老鼠砒、家鼠草(《福建民间草药》),铰剪王(《陆川本草》),山交剪、天蒜

  • 瘦风轮

    药材名称瘦风轮别名塔花、剪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瘦风轮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Matsum.,以全草入药。6~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

  • 鸬鹚肉

    《中药大辞典》:鸬鹚肉药材名称鸬鹚肉拼音Lú Cí Ròu别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雷公炮炙论

  • 毛毡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毡草药材名称毛毡草别名臭草、臭毛毡草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D. Don)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

  • 黄精叶钩吻

    药材名称黄精叶钩吻别名金刚大来源百部科黄精叶钩吻Croomia japonica Miq.,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性味辛、微凉。有毒。功能主治清散风热,解蛇毒。咽喉肿痛,银环蛇咬伤。用

  • 蘘荷花

    药材名称蘘荷花拼音Xiānɡ Hé Huā别名山麻雀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ngiber mioga(Thunb.)Rosc.采收和储藏:花开时采收,鲜用或烘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