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肾蕨

肾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肾蕨

药材名称肾蕨

拼音Shèn Jué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

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Presl,以全草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块茎或全草0.5~1两;外用适量,鲜块茎或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肾蕨

药材名称肾蕨

拼音Shèn Jué

别名圆羊齿(《广州植物志》),天鹅抱蛋(《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草、圆蕨(《南宁市药物志》),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贵州民间药物》),篦子草、梳篦草(《四川中药志》),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泉州本草》),蜈蚣草、石上丸、石黄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凤凰蕨(《广西中草药》),何汗蕨、蛇蛋参(《云南中草药》),金鸡尾(《福建中草药》)。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来源骨碎补科植物肾蕨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近直立,常生育扁圆形的肉质块茎。鳞片线形至披针形,黄褐色,透明。叶簇生,革质,长约65厘米,宽5~7厘米,线形至披针形。基部渐狭,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互生,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且常盖覆叶轴之上,边缘有钝锯齿,叶脉羽状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上部分枝的顶端;孢子囊群盖肾形;孢子椭圆肾形。

本植物的块茎(马骝卵)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山岩、溪边等阴湿处。分布西南、华南、海南岛、台湾等地。

性味苦辛,平。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苦,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辛,无毒。"

③《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涩,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肾、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

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治刀伤,吐血,淋浊,不孕。"

②《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及产后乳肿。"

③《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气。"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肺热咳嗽,蜈蚣咬伤,汤火伤,小儿疳积,淋巴腺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淋浊,小便点滴,疼痛难忍:蜈蚣蕨(干用)五钱,杉树尖二十一颗,夏枯草五钱,野萝卜菜四钱。煨水对白糖吃。(《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刀伤:蜈蚣蕨嫩叶捣敷。(《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乳房肿痛:肾蕨嫩茎叶,捣绒敷。(《四川中药志》)

④治湿热黄疸:圆羊齿干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⑤治噎膈反胃:圆羊齿干全草研末三钱。每日三次,酒冲服。

⑥治久痢:圆羊齿鲜叶三两。捣烂,加米泔水调匀绞汁取。(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肾蕨

药材名称肾蕨

拼音Shèn Jué

英文名Tuberous Sword Fern,Tuberous Sword Fern Rhizome, Herb of Tuberous Sword Fern

别名蜈蚣草、圆羊齿、夭鹅抱蛋、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马骝卵、凤凰草、圆蕨、蜈蚣蕨、凉水时、麻雀蛋、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篦子草、梳篦草、凤凰卵、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上丸、石黄皮、凤凰蕨、石窝蛋、猫蛋果、何汗蕨、蛇蛋参、金鸡尾、雉鸡蛋、圆牙齿、芒蛋、狗睾丸、雉鸡尾、乌脚蕨、狗核莲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肾蕨的根茎、叶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N.cordifolia(L.)Pres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取块茎,刮去鳞片,洗净,鲜用或晒干。或夏、秋季采取叶或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达70cm。根茎近直立,有直立的主轴及从主轴向四面生长的长匍匐茎,并从匍匐茎的短枝上生出圆形肉质块茎,主轴与根茎上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匍匐茎、叶柄和叶轴疏生钻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cm;叶片革质,光滑无毛,披针形,长30-70cm,宽3-5cm,基部渐变狭,一回羽状;羽片无柄,互生,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常覆盖于叶轴上,边缘有浅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先端;囊群盖肾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土生或附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下、溪边、树干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块状茎球形或扁圆形,直径约2cm;表面密生黄棕色绒毛状鳞片,可见自根茎脱落后的圆形疤痕,除去鳞片后表面显亮黄色,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质坚硬。叶簇生;叶柄略扭曲,长6-9cm,下部有亮棕色鳞片;叶轴棕黄色,叶片常皱缩,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长30-60cm,宽3-5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无柄,披针形,长约2cm,宽约6mm,边缘有疏浅钝齿;两边的侧脉先端各有1行孢子囊群。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块根中含有羊齿-9(11)-烯[(fern-9(11)-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里白烯(diplopten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yl-palmitate)和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地上部分含红杉醇(sequoyitol)。全草还含有24-乙基胆甾醇[24(α)-ethyl-cholesterol],24-甲基胆甾醇(24-methylcholesterol),24-乙基胆甾-5,22-二烯醇(24-ethylcholest-5,22-dienol)和胆甾醇(cholesterol)及痕量24-甲基胆甾-5,22-二烯醇(24-methylcholest-5,22-dienol)。

性味甘;淡;涩;凉

归经肝;肾;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睾丸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全草或根茎捣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治刀伤,吐血,淋浊,不孕。

2.《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及产后乳肿。

3.《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气。

4.《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肺热咳嗽,蜈蚣咬伤,汤火伤,小儿疳积,淋巴腺结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冰草白穗

    《中药大辞典》:冰草白穗药材名称冰草白穗拼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

  • 白果树皮

    药材名称白果树皮拼音Bái Guǒ Shù Pí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化学成分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

  • 荠薴

    药材名称荠薴拼音Qí Nínɡ英文名Largeserrate Mosla, Herb of Largeserrate Mosla别名臭苏、青白苏出处出自《唐本草》。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

  • 狭叶鸦葱

    药材名称狭叶鸦葱别名草防风来源菊科狭叶鸦葱Scorzonera radiata Fis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内蒙古。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或感冒引起的发烧,筋骨

  • 蒟酱

    《中药大辞典》: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

  • 双肾草

    《中药大辞典》:双肾草药材名称双肾草拼音Shuānɡ Shèn Cǎo别名一根葱、秤砣草、坠桃草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葱叶兰的全草。4~5月采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常春油麻藤

    药材名称常春油麻藤拼音Chánɡ Chūn Yóu Má Ténɡ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Stem别名牛马藤、大血藤来源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

  • 地苏木

    药材名称地苏木拼音Dì Sū Mù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

  • 山驴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驴骨药材名称山驴骨拼音Shān Lǘ Gǔ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来源偶蹄目牛科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

  • 小羊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药材名称小羊桃拼音Xiǎo Yánɡ Táo别名羊奶奶来源猕猴桃科小羊桃Actinidia purpurea Rehd.,以根、皮、果实入药。生境分部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