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绿豆芽

绿豆芽

《中药大辞典》:绿豆芽

药材名称绿豆芽

拼音Lǜ Dòu Yá

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

出处《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

性味甘,寒。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寒。"

功能主治《纲目》:"解酒毒、热毒,利三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两。

注意姚可成《食物本草》:"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久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绿豆芽

药材名称绿豆芽

拼音Lǜ Dòu Yá

英文名Mung Bean sprouts, Green Gram sprouts

别名豆芽菜。

出处出自 《本草纲目》: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今人视为寻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湿热郁浥之气,故颇发疮动气,与绿豆之性,稍有不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L.)R.Wilczak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radiata (L.)R.Wilczak [Phaseolus radiatus L.;P.mungo auct.non L.]

原形态绿豆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种子绿色或暗绿色,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胃;三焦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暑;解毒利尿。主暑热烦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捣烂绞汁。

注意姚可成《食物本草》: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久食。

各家论述《纲目》:解酒毒、热毒,利三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香叶

    《中药大辞典》:香叶药材名称香叶拼音Xiānɡ Yè别名香艾(《广西中药志》)。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香叶天竺葵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芳

  • 空柄假牛肝

    药材名称空柄假牛肝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空柄假牛肝Boletinus cavipes (Opat.) Kalchb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于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山西

  • 黄茅

    药材名称黄茅拼音Huánɡ Máo别名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来源禾本科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L.) Beau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浙江

  • 蕨麻草

    药材名称蕨麻草拼音Jué Má Cǎo英文名Root of Silverweed Cinquefoil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

  • 地贵草根

    药材名称地贵草根拼音Dì Guì C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滇桂蛇根草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滇桂蛇根草,又名:地贵草。亚灌木,高约50厘米。上部分枝,枝对生

  • 河豚子

    《中药大辞典》:河豚子药材名称河豚子拼音Hé Tún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的卵子。性味《本草拾遗》:"有大毒。"功能

  • 栉叶蒿

    药材名称栉叶蒿别名篦齿蒿、恶臭蒿、粘蒿、籽蒿来源菊科栉叶蒿Neopallasia pectinata (Pall.) Poljak.[Artemisia pectinata Pall.],以地上全草入

  • 甜根子草

    药材名称甜根子草拼音Tián Gēn Zi Cǎo英文名Rhizome of Wild Sweetcane别名割手密出处始载于《亚洲文会会刊》。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甜根子草的根茎及秆。拉丁植物动

  • 木天蓼

    《中药大辞典》:木天蓼药材名称木天蓼拼音Mù Tiān Liǎo别名天蓼(《药性论》),藤天蓼(《本草拾遗》),天蓼木(《圣惠方》),含水藤(《中国树木分类学》),葛枣、葛枣猕猴桃(《东北木

  • 桃耳七

    药材名称桃耳七拼音Táo ěr Qī别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出处《陕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