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莲子草

红莲子草

药材名称红莲子草

拼音Hónɡ Lián Zǐ Cǎo

别名节节草红田乌草红绿草、红草、红棕草、五色草、织锦苋、模样苋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Regel)Nichols.[Telanthera bettzickianaRegel;Alternanthera versicolor(Lem.)Hort.ex Rege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北方为一年生。茎直立或基部匍匐,多分枝,上部四棱形,下部圆柱形,两侧各有一纵沟,在顶端及节部有贴生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4cm,稍有柔毛;叶片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匙形,长1-6cm,宽0.5-2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渐狭,边缘皱波状,绿色或红色,或部分绿色,杂以红色或黄色斑纹。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2-5个丛生,无总花梗;苞片及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被片5,白色,凹形;雄蕊5,花药线形;退化雄蕊带状,先端裂成3-5窄条;子房无毛。果实不发育。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我国各大城市栽培。原产巴西。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足的阳光,不耐寒。土壤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周年均可进行,以气温20-25℃,土温18-24℃,相对湿度70%~80%为宜。选取健壮母株上带2个节的嫩枝顶端作插穗,插后防止阳光暴晒,约5-7日生根,10-12日移栽1次,缓苗后再定植,温度需要保持在20℃。

田间管理 生长期多次摘心和修剪可保持其矮性和密实。母株栽植在16~18℃,日照充足和通风良好的温室中越冬。

性状性状鉴别 茎多分枝,上部方柱形,下部圆柱形,两侧各有一纵沟,在顶端及节部均有柔毛,叶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匙形,绿色或红色,或部分绿色杂以红色或黄色斑纹,干后色泽不太鲜明。头状花序2-5个丛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小,花被5小瓣。鲜品白色,干品淡黄白色,气微,味微甘酸。

性味甘;微酸;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主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结膜炎;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伞莎草

    药材名称伞莎草拼音Sǎn Suō Cǎo别名九龙吐珠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风车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subsp.flabelliformis

  • 刺梨

    《中药大辞典》:刺梨药材名称刺梨拼音Cì Lí别名茨梨(《分类草药性》),文先果(《四川中药志》),团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原形态

  • 红豆蔻

    《中国药典》:红豆蔻药材名称红豆蔻拼音Hónɡ Dòu Kòu英文名FRUCTUS GALANGAE别名大良姜、山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

  • 桉油

    药材名称桉油英文名OLEUM EUCALYPTI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Sieb.

  • 树头发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头发药材名称树头发拼音Shù Tóu Fɑ别名黑龙须、银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珊瑚菌科龙须菌属植物黑龙须菌Pterula umbrinella Bres.,以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药材名称刺楸树皮拼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

  • 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黄荆叶药材名称黄荆叶拼音Huánɡ Jīnɡ Yè别名蚊枝叶(《生草药性备要》),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姜荆叶(《湖南药物志》),埔姜叶(《广东中药》),姜子叶

  • 毛蓼

    《中药大辞典》:毛蓼药材名称毛蓼拼音Máo Liǎo别名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蓼科植物毛蓼的全草或根。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

  • 蘡薁根

    《中药大辞典》:蘡薁根药材名称蘡薁根拼音Yīnɡ Yù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蘡薁"条。性味①《纲目》:"甘,

  • 蔓剪草

    药材名称蔓剪草别名回叶对剪草来源萝藦科蔓剪草Cynanchum chekiangense M.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疥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