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毛对筋草

红毛对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对筋草

药材名称红毛对筋草

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红毛对筋草Lysimachia hypericoides Hemsl.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痈疮肿毒,胃肠出血,血崩。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毛对筋草

药材名称红毛对筋草

拼音Hónɡ Máo Duì Jīn Cǎo

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巴山过路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hypericoides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通常数条簇生,高15-30cm,钝四棱形,密被褐色短柔毛,通常中上部有分枝。单叶对生,在茎端偶有互生;无柄;位于茎中上部的叶片较小,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6cm,宽1-1.8cm,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两面均有粒状腺点,初被稍密的小刚毛,老时近无毛,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茎中部叶卵形,向茎基部渐次缩小成圆形或呈鳞片状,先端钝,基部半抱茎。花单生于茎中上部叶腋或在整端稍密聚;花梗长5-20mm;花萼长约5mm,5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宽约1mm,背面被短柔毛,中肋显着;花冠黄色,幅状,直径1-1.5cm,5分裂,基部合生约1mm,裂片倒卵状椭圆形,长约5mm,宽3-4mm,先端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高约0.5mm的环,分离部分长约2mm;花药线形,长1-1.5mm;子房上位,卵珠形,1室,花柱长约3mm。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mm,褐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200m的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北、四川东部、贵州北部。

性味酸;性凉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吐血;便血;血崩;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涩、凉。治痈疮肿毒,胃肠出血、血崩。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梢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药材名称地梢瓜拼音Dì Shāo Guā别名地梢花、地瓜瓢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 香榧草

    《中药大辞典》:香榧草药材名称香榧草别名须须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或基部倾匍,高10~100厘米,长短不齐。叶片线形,长3~26厘米,宽3~5毫米,边缘粗糙;叶鞘无毛;叶舌干膜质。圆锥花序狭

  • 番石榴根

    药材名称番石榴根拼音Fān Shí Liu Gēn别名那拔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 guajaua L.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或剥取根皮,洗

  • 红背酸藤

    《中药大辞典》:红背酸藤药材名称红背酸藤拼音Hónɡ Bèi Suān Ténɡ别名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 侧子

    《中药大辞典》:侧子药材名称侧子拼音Cè Zǐ别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性味辛,热,有毒。①《吴普本草》:

  • 藏菖蒲

    药材名称藏菖蒲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

  • 糜穰

    药材名称糜穰拼音Mí Ránɡ出处《广济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

  • 祁连山圆柏

    药材名称祁连山圆柏拼音Qí Lián Shān Yuán Bǎi别名柴达木圆柏来源柏科祁连山圆柏Sabina przewalskii Komar.,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青海

  •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药材名称三楞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

  • 井边茜

    药材名称井边茜拼音Jǐnɡ Biān Qiàn别名小凤尾草、小凤尾、三叉草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