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禾叶风毛菊

禾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禾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禾叶风毛菊

别名线叶风毛菊、占车[藏名]

来源菊科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治肝胆发炎,胃肠炎,内脏出血。

用法用量配方用,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禾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禾叶风毛菊

拼音Hé Yè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all-grass of Grassleaf saussurea

出处始载于《中国民族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禾叶负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graminea Dunn [S.poophylla Diels ex Limp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洗净,晾干水气,切段,揉搓出气味,阴干。

原形态禾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状茎分枝,颈部被褐色纤维状残叶鞘,并生出花茎和营养枝;茎上密被白色绢状绒毛。基生叶长8-15cm,宽1.5-2mm,先端渐尖,基部呈鞘状抱茎,全缘,边缘内卷,上面疏被绢状毛或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茎生叶互生,数片,较短。头状花序,直径1.5-2,单生茎顶;总苞钟状,长16-18mm,总苞片具密或疏的绢状长柔毛,外层先端折,内层紫色;管状小花,紫色,长约13mm。瘦果圆柱状,长3-4mm,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200m的高山草地和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长短不等。茎圆柱形,中空,红棕色至黄褐色,直径2-4mm,有纵沟,被密或稀疏的白色绒毛,有的带棕黄色鞘状残叶柄。叶绿色,条形,边比胜败背面反卷,长0.5-6cm,宽约1mm,叶背中脉明显突起,密被白色绒毛。头状花序,直径0.8-1.2cm,总苞数层,花两性,紫红色,花冠长约15mm,先端5裂,基部联合成管状。瘦果圆柱形,棕褐色,具纵棱,先端有冠毛一撮,羽毛状。气清香,味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圆形,边缘波状。表皮细胞1列,外壁较厚,长方形、方形、切微延长,有的可见细长的非腺毛或其残基,非腺毛有的弯曲。表皮外被角质层。表皮下为厚角组织,由1-2层厚角细胞组成,较小,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皮层由薄壁细胞数至10数列组成,类圆形,有的棱角处有厚角细胞数层。内歧层不太明显,为1列类长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细胞,切向延长,有的含黄棕色物质,凯氏点有的可见。维管束外韧型,15-23个,断续排列成环,外侧有发达的中柱鞘纤维束,木化,韧皮部有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不太明显,有的有1-2层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成数行至10数行或不规则排列列,木化,直径13-26μm。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髓细胞类圆形,木化,有的有壁孔。 喘有较大的髓腔。

粉末特征:浅灰绿色。①花粉粒众多,球形,直径35-52μm,萌发孔3,萌发沟3,外壁较厚,表面有小刺状突起,膜孔有的呈沟沫状突起。②瘦果冠毛多见,主轴由多细胞组成,有较多分枝,每分枝为1个单细胞毛,基部胞腔大。③茎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④花总苞片表皮可见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4-6个。⑤导管多为螺纹或梯纹,偶见网纹。花瓣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形,壁波状弯曲。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湿润黄疸;呕吐;泄泻;吐血;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凉血的功能。用于肝炎、胆囊炎、胃肠炎、内脏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粉瘤菌

    药材名称粉瘤菌拼音Fěn Liú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假丝菌科真菌粉瘤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gala epidendrum(L.)Fr.[Lycoperdon epidendrum

  • 白子菜

    药材名称白子菜拼音Bái Zǐ Cài别名白背三七、白东枫、玉枇杷、三百棒、厚面皮、鸡菜、大肥牛、白番苋、白红菜、疔拔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

  • 赤阳子

    《中药大辞典》:赤阳子药材名称赤阳子拼音Chì Yánɡ Zǐ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

  • 爵床

    《全国中草药汇编》:爵床药材名称爵床拼音Jué Chuánɡ别名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麦穗癀、鼠尾癀、孩儿草、野万年青、节节寒、大鸭草、毛泽兰[四川]来源本品为爵床科爵床属植

  • 断血流

    《中国药典》:断血流药材名称断血流拼音Duàn Xuè Liú英文名HERBA CLINOPODII别名灯笼草、山藿香、走马灯笼草、荫风轮、脚癣草、绣球草、楼台草[云南]

  • 调经草

    药材名称调经草拼音Tiáo Jīnɡ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冬青卫矛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冬青卫矛,又名:正木、八木、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枝有白色皮孔,小

  • 桑皮汁

    《中药大辞典》:桑皮汁药材名称桑皮汁拼音Sānɡ Pí Zhī别名桑汁、桑白汁(《肘后方》),桑木汁(《圣惠方》),桑皮中白汁(《本草图经》)。出处《玉楸药解》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液

  • 山藿香

    《中药大辞典》:山藿香药材名称山藿香拼音Shān Huò Xiānɡ别名血见愁、血芙蓉(《生草药性备要》),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广西中兽医药植》),皱面草、方枝苦草(广

  • 三角风

    药材名称三角风拼音Sān Jiǎo Fēnɡ别名爬山虎(《广州植物志》),异叶地锦、小叶红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吊岩风、三皮风(《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大叶爬山虎

  • 小万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万年草药材名称小万年草拼音Xiǎo Wàn Nián Cǎo别名石豆瓣来源景天科小万年草Sedum subtile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