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石吊兰

石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吊兰

药材名称石吊兰

拼音Shí Diào Lán

别名豇豆、岩泽兰、赶山艽、石三七[江西]

来源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注:吊石苣苔Lysionotus carnosus Hemsl.也作石吊兰入药;豇豆Lysionotus cavaleriei Levl、石光棍岩参)Lysionotus settatus D. Don与石吊兰功效类似。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活血调经。用于咳嗽,支气管炎,痢疾,钩端螺旋体病,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石吊兰

药材名称石吊兰

拼音Shí Diào Lán

别名黑乌骨(《植物名实图考》),石豇豆(《草木便方》),石泽兰、大姜豆、小泽兰(《分类草药性》),岩豇豆、岩茶(《贵州民间方药集》),岩泽兰(《贵阳民间药草》),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药物志》),接骨生、山泽兰、千锤打、产后茶(《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全草。8~9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达25厘米,攀附石上或树上。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长椭圆状拔针形,长2.5~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钝形或尖,边缘具钝状稀锯齿,基部楔形或钝圆,主脉下面凸出;叶柄紫红绿色。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梗长约1厘米;萼深5裂,裂片狭披针形;花冠简状,白色至淡红色,长约5厘米,中部以上膨胀,2唇形,5裂;发育雄蕊2,退化雄蕊2;雄蕊1,于房上位。蒴果线形,长约7~10厘米,直径3毫米。种子细微,纺锤形,褐色,两端有褐色毛。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岩石阴湿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甘苦,凉。

①《草木便方》:"甘。"

②《分类草药性》:"苦,有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甘苦,平,无毒。"

④《文山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清肺消痰,凉血止血,祛湿化滞,通络止痛。治肺热咳嗽,吐血,崩带,菌痢,疳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通肢节,治跌打,酒病。"

②《草木便方》:"消痰,追毒,化食,养阴血。治风湿气肿,头闷眼花,诸虚。"

③《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妇女血气病。"

⑥《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崩带,风湿痹痛,小儿疳疾及内伤喘咳。"

⑦《文山中草药》:"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治菌痢,风湿疼痛,皮肤化脓性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腰、四肢痛:石吊兰、杜仲各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热咳:岩豇豆青鱼胆草、岩白菜各五钱。水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跌打损伤:石吊兰五钱,水煎,兑酒服;外用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吊兰

药材名称石吊兰

拼音Shí Diào Lán

英文名Few-flower Lysionotus ,Fewflower Lysionotus Herb, Herb of Fewflower Lysionotus

别名黑乌骨、石豇豆、石泽兰、小泽兰、岩豇豆、岩石茶、岩泽兰、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瓜子草、石花、产后茶、山泽兰、石三七、石虎、岩参、石豇豆、石杨梅、岩头三七、岩条子、竹勿刺、员兰、地楷杷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石吊兰 常绿小灌木。茎长7-30cm,有匍匐茎,常攀附于岩石上,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具短毛。叶对生或3-5叶轮生;有短柄,长1-5mm;叶生革质,形状弯化较大,线形、线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5.8cm,宽0.4-1.5(-2)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的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侧脉不显。花单生呀2-4朵集生成聚伞花序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纤细;苞片小,披镖形;花萼5深裂,裂片线关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以或带淡紫色条纹,长3.5-4.8cm,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能育雄蕊2,花药相连退化雄蕊2;花盘杯状,4裂;雌蕊长2-3.4cm,内藏;子房线形,花柱短,柱头弯。蒴果线形,长5.5-9cm,宽2-3mm。种子纺锤形,长不及1mm,先端具长毛。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丘陵、山地林中或阴处石岩上或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2-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有粗皱纹,节略膨大,节间长短不一,有叶痕及不定根,质脆易折,断面不整齐,黄绿色。叶轮生或对生,多已胶落,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至条形,长12-15mm,宽3-16mm,先端钝尖,叶上半部有疏锯齿,边缘反卷,厚革质;叶面草绿色,叶背黄绿色,主脉下陷,北面凸起。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层木栓细胞组成。木栓形成层明显。皮层由10数列细胞组成,靠近木栓形成层处有断续排列的纤维环,间有石细胞分布鞋,其层纹及孔沟明显,胞胞腔狭小,有的胞腔内含有棕色物质。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连成环状;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不等,单个散在或数个排成单列。髓部较宽广,细胞类圆形,壁落,薄壁细胞中充满圆形、卵形和椭圆形的淀粉粒,直径9-28μm。

叶横切面:上表皮为1列长椭圆形细胞,其内方为2-3列大型上皮细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有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栅状细胞形状上宽下狭,排列整齐。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呈多边形,放射状排列,主脉下方近下表皮处有1-2列厚角细胞,其间可见稀疏散在的单个纤维。

粉末特征:棕黄色或黄绿色。①纤维锥形或梭形,长100-300μm,直径20-30μm,胞腔狭窄,壁厚,孔泡及层纹明显。②石细胞长方形,胞腔大,具孔,沟。③气孔为不定式。④导管为梯形、螺纹。⑤木栓细胞呈多边形,有细微的疣状突起。⑥淀粉粒众多,单个散在,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直径9-28μm,脐点及层纹不明显。

化学成分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nevade-nsin)[1-3]。

药理作用体外结核菌抑菌试验表明,石吊兰素(岩豆素)在200μg/ml浓度下有抗菌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3g,加水50ml,煮沸30min,趁热滤过,滤液蒸干,残潭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镁粉少量与盐酸5-6滴,溶液显深红色。(检查黄酮类成分)(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3g,加乙醇15ml,回流15min,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石吊兰素10mg,加乙醇10ml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15:1)展开。日光下供试品在与对照品同一位置上显同样色斑。喷三氯化铝后颜色加深;在紫外光下照射10-15min,显紫红色荧光。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主风湿痹痛;咳喘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通肢节,治跌打,酒病。

2.《草木便方》:消痰,追毒,化食,养阴血。治风湿气肿,头闷眼花,诸虚。

3.《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5.《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妇女血气病。

6.《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崩带,风湿痹痛,小儿疳疾及内伤喘咳。

7.《文山中草药》: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治菌痢,风湿疼痛,皮肤化脓性感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阴(句黾)

    药材名称阴(句黾)拼音Yīn ( Jù Miǎn )英文名eagle tortoise别名鹰嘴龟、大头龟、鹰龟出处出自《医林篡要》:阴GOU,山龟也,头扁大,难缩入腹,居山。补心清肾之功不如龟,以其陆

  • 鹅脚木叶

    药材名称鹅脚木叶拼音é Jiǎo Mù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落叶无

  • 川层草

    《中药大辞典》:川层草药材名称川层草拼音Chuān Cénɡ Cǎo别名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中国

  • 羊蹄实

    《中药大辞典》:羊蹄实药材名称羊蹄实拼音Yánɡ Tí Shí别名金荞麦(《本草衍义》)。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牛尾泡

    《中药大辞典》:牛尾泡药材名称牛尾泡拼音Niú Wěi Pào别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的叶和根。叶夏、秋采,根全年可

  • 叶上珠根

    药材名称叶上珠根拼音Yè Shànɡ Zhū Gēn别名叶上果根(《贵州草药》),叶上花根(《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藏青荚叶或中华青荚叶的根

  • 益母草花

    《中药大辞典》:益母草花药材名称益母草花拼音Yì Mǔ Cǎo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得花,夏季花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益母草"

  • 水冬瓜花

    药材名称水冬瓜花拼音Shuǐ Dōnɡ Guā Huā英文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v.别名接骨丹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torice

  • 海星

    药材名称海星拼音Hǎi Xīnɡ英文名Starfish别名五角星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海星科动物镶边海星及他种海星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spidaster hes

  • 美丽胡枝子花

    药材名称美丽胡枝子花拼音Měi Lì Hú Zhī Zǐ Huā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花。秋季采收。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肺热咳血,便血。用法用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