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猕猴肉

猕猴肉

《中药大辞典》:猕猴肉

药材名称猕猴肉

拼音Mí Hóu Ròu

出处证类本草

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

性味①《证类本草》:"味酸,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

功能主治《证类本箪》:"主诸风劳,酿酒弥佳。为脯,主久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猕猴肉

药材名称猕猴肉

拼音Mí Hóu Ròu

英文名macaque as food, rhesus monkey

出处出自《证类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猴科动物猕猴和短尾猴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2.Macaca speciosa F.Cuvier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毛及内脏,剔除骨骼,取肉,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1.猕猴,体形瘦小,头顶无“漩毛”,肩毛短而尾较长,约为之半。颊部有颊囊,具5趾(指),有扁平的指甲,臀胝发达,呈红色,雌体更红。体色为呈棕灰色或棕黄色,色泽因地区、年龄不同而有异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黄色而有光泽;腹面淡灰色,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泽。

2.短性猴,体形较猕猴大,大者可重达15kg。四肢等长,尾很短,仅6cm左右。壮年时颜面红色,小猴随性成熟而变红,老年后裉去红色变为紫色或青黑色;头顶之毛较长,由正中向两侧分开,是与猕猴的主要区别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石山、树林、裸岩等环境。营集群生活。2.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群居。余皆与猕猴相似。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大部,青藏高原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

2.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味酸;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肾健脾。主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痿遗精;小儿疳积;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蒸食,100-200g;或烘烤成肉干。

各家论述证类本草》:主诸风劳,酿酒弥佳。为脯,主久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柄臭黄荆

    药材名称长柄臭黄荆拼音Chánɡ Bǐnɡ Chòu Huánɡ Jīnɡ别名狐臭柴、斑鸠占来源马鞭草科长柄臭黄荆Premna puberula Pamp.,以根、叶入药

  • 毛叶木通

    药材名称毛叶木通拼音Máo Yè Mù Tōnɡ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山梅花的茎叶。原形态直立灌木,高2~3米。茎枝对生;幼枝灰绿色,有毛茸;老枝红紫色,秃

  • 紫地榆

    药材名称紫地榆拼音Zǐ Dì Yú别名隔山消、赤地榆来源牻牛儿苗科老鹤草属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 [G. strigosum auct.

  • 鸡屎树

    药材名称鸡屎树别名粗叶树、粗叶木、木鸡屎藤、树鸡屎藤、鸡屎木来源茜草科鸡屎树Lasianthus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化学成分叶含豆甾醇、β-谷

  • 井边茜

    药材名称井边茜拼音Jǐnɡ Biān Qiàn别名小凤尾草、小凤尾、三叉草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

  • 牛奶浆根

    《中药大辞典》:牛奶浆根药材名称牛奶浆根拼音Niú Nǎi Jiānɡ Gēn别名毛天仙果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随时可采。挖取后,洗净

  • 翅柄铁线蕨

    《中药大辞典》:翅柄铁线蕨药材名称翅柄铁线蕨拼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别名猪鬃草、猪鬃七(《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团羽铁线蕨

  • 斑点虎耳草

    药材名称斑点虎耳草拼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斑点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

  • 桦菌芝

    《全国中草药汇编》:桦菌芝药材名称桦菌芝拼音Huà Jūn Zhī别名木蹄来源多孔菌科褐层孔属菌类植物桦菌芝Pyropolyporus fomentarius (L. ex Fr.) Ten

  • 地菍果

    药材名称地菍果拼音Dì Rě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采收和储藏:7-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摘采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