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浙江铃子香

浙江铃子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浙江铃子香

药材名称浙江铃子香

来源唇形科浙江铃子香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 Y. Wu,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安徽。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通经络。

外感风寒,咳嗽,食积。全草配方用,用量3~5钱。

筋骨酸痛。鲜根5~6钱,水煎,黄酒、红糖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浙江铃子香

药材名称浙江铃子香

拼音Zhè Jiānɡ Línɡ Zǐ Xiā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Chekiang Chelonopsis

别名铃子三七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浙江铃子香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chekiangensis C. Y. Wu

采收和储藏:根,秋季采收,洗净,鲜用;茎叶,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60cm。具根茎;茎直立,四棱形,多少具硬毛。叶对生;叶柄长0.4-3cm;叶片披针形,长3-15cm,宽1.5-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渐狭成长柄,上面面脉上有具节的细平伏毛,其余部分疏生硬毛,下面脉上疏生具节细平伏毛,弧状网结显着,网状细脉稀疏,边缘具锐浅锯齿。聚伞花序二歧,腋生,具3-5花;小苞片2,披针形,比花梗长;花萼钟状,长8-10mm,花后囊状增大,长达2cm,具4-5个不等大而钝的三角形齿,外面疏生具节平伏毛,后变无毛;花冠二辱形,鲜紫色,长3-4cm,上唇全缘,下唇3裂,中裂往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具微柔毛,花药2室明显叉开,前方具须毛;子房4裂,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具长约1cm的翅。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草丛中稍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通经络;消积。主风寒感冒;咳嗽;筋骨酸痛;食积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15g。

各家论述《安徽中药志》:用于外感风寒,食积,筋骨酸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榈木

    药材名称花榈木拼音Huā Lǘ Mù别名三钱三[江西]、青竹蛇、牛屎樵来源豆科红豆树属植物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以根、根皮、茎及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辛

  • 刺芋

    药材名称刺芋拼音Cì Yù别名野茨菇、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状

  • 沙斑鸡

    药材名称沙斑鸡拼音Shā Bān Jī别名毛腿沙鸡、沙半斤、沙半鸡来源鸽形目沙鸡科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 (Pallas),以肉(去毛及内脏)入药。生境分部我国西部及东部地区

  • 箭杆杨

    药材名称箭杆杨拼音Jiàn Gǎn Yánɡ别名钻天杨、白杨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箭杆杨的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nigra L var. thevestina(Dode)

  • 垂珠花

    药材名称垂珠花拼音Chuí Zhū Huā别名白客马叶来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以叶入药。生境分部贵州等省。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止咳润肺。主治咳嗽,

  • 矩圆线蕨

    药材名称矩圆线蕨拼音Jǔ Yuán Xiàn Jué别名大石韦、篦梳剑、中狭线蕨、边那坡草、水剑草、剑刀草、岩卜扇、一叶青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 黄鹌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鹌菜药材名称黄鹌菜拼音Huánɡ ān Cài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来源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L.

  • 野黄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黄麻药材名称野黄麻拼音Yě Huánɡ Má别名甜麻、针筒草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假黄麻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以全草入药。性味苦

  • 木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姜子药材名称木姜子拼音Mù Jiānɡ Zǐ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山苍子[贵州南部]来源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

  • 过坛龙

    《中药大辞典》:过坛龙药材名称过坛龙拼音Guò Tán Lónɡ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