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残槁蔃

残槁蔃

《中药大辞典》:残槁蔃

药材名称残槁蔃

拼音Cán Gǎo Qiánɡ

别名楠木根(《南宁市药物志》),大疳根(《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根皮树皮、叶、种子。全年可采。

原形态潺槁树,又名:潺槁木姜、厚皮楠、香胶木、山胶木、青桐胶、野果木、牛耳枫、山加龙、潺果、三苦花。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高3~15米,内皮有粘质,嫩枝、叶柄、叶下面、花序多少有柔毛。叶革质或纸质;叶形多种,倒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5~20厘米,宽约5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钝或近圆形,上面无毛,或近中脉略有短柔毛,下面绿色,被柔毛或近无毛,侧脉每边8~12条;叶柄长1~2.6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近顶的叶腋内,单生或数个生于总花梗上;总花序梗长达2~4厘米,伞梗长约1厘米;总苞片4,每1苞内有花多数;花被不全或缺;雄蕊9或更多,花梗密被黄色绒毛。果球形,直径约7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疏林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果实中的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予大鼠腹腔注射其乳化剂0.15~0.3克/公斤,能增强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它无肾上腺素阻断作用。对麦司卡林引起的过动及体温升高有部分的拮抗作用。其另一特点为与d-苯丙胺有协同作用,能显着增强d-苯丙胺的升高体温作用,并致动物于死亡。挥发曲本身毒性是低的,大鼠可耐受0.6克/公斤。

性味苦,寒。

①《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涩,凉。"

功能主治治痢疾,肠炎,风湿骨痛,腮腺炎,乳腺炎,疮疖。

①《岭南采药录》:"治恶毒大疮,剥取其根皮,捣烂敷之。"

②《南宁市药物志》:"皮、叶:拔毒生肌,捣溶敷疮疡;根:内服治久痢。"

③《广西药植名录》:"根: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根皮:驳骨,消肿,止痛。种子:治疟疾。"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湿热,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根:煎汤,0.5~1两。外用:皮、叶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肠炎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痈疮:潺槁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疮疖,乳腺炎初起:潺槁树皮、叶捣敷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残槁蔃

药材名称残槁蔃

拼音Cán Gǎo Qiánɡ

英文名Root or bark of Gluey Litse,Gluey Bark Litse, Pond Spice

别名大疳根、潺槁木姜、香胶木、山胶木、青桐胶、野果木、牛耳枫、山加龙、潺果、三苦花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树皮、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glutinosa(Lour.) C. B. Rob.[Sebifera glutinosa Lour.]

采收和储藏:树龄在4-5年后,秋后冬初采收叶片,以晾干为佳。树龄在10年以上可在7-8月剥取树皮,晾干或熏干为佳。若用日光晒干,每天上午晒4h,连晒1星期即可。

原形态潺槁树,常绿小乔木或乔木,高3-15m,内皮有粘质,嫩枝、叶柄、叶下面、花序多少有柔毛。叶革质或纸质;叶形多种,倒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5-10-20cm,宽约5cm,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钝或近圆形,上面无毛,或近中脉略有短柔毛,下面绿色,被柔毛或近无毛,侧脉每边8-12条;叶柄长1-2.6cm,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近顶的叶腋内,单生或数个生于总花梗上;总花序梗长达2-4cm,伞梗长约1cm;总苞片4,每1苞内有花多数;花被不全或缺;雄蕊9或更多,花梗密被黄色绒毛。果球形,直径约7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溪旁、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亚热带气候。幼苗喜阴,需有适当的荫蔽。成龄树在阳光充足下生长。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培为宜。

2.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将采回的鲜果除去果皮,漂洗干净。因种皮很薄,易干缩,不宜日晒和久存。当秋季种子成熟时,应随采随播,按行距15-20cm开沟,粒距4-6cm播种,覆土2cm,盖草,浇水。种子发芽时,除去盖草并搭棚或插芒萁遮荫。育苗1年后,苗高30cm以上即可移植,按行株距3.0m×2.5m定植。

3.每年夏、秋季各除草1次,并追施有机肥料,冬季应注意修剪树型。

4.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在夏、秋季发生,受害部位叶片呈褐色斑点,即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射。虫害有大头蟋蟀、地老虎等为害幼苗,可用毒饵诱杀。

化学成分叶含有柚皮甙(naringin),紫云英甙(astragalin),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山柰酚-7-葡萄糖甙(kaempferol-7-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鞣质(tannin)。

树皮含有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其中木糖与阿拉伯糖的摩尔比为1.0:3.4。

药理作用果实中的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作用,与氯丙嗪相似:予大鼠腹腔注射其乳化剂0.15-0.3g/kg,能增强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它无肾上腺素阻断作用。对麦司卡林引起的过动及体温升高有部分的拮抗作用。其另一特点为与d-苯丙胺有协同作用,能显着增强d-苯丙胺的升高体温作用,并致动物于死亡。挥发油本身毒性是低的,大鼠可耐受0.6g/kg。

性味苦;甘;性凉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拔毒生肌止血;消肿止痛;。主疮疖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肠炎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痈疮:潺槁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疮疖,乳腺炎初起:潺槁树皮、叶捣敷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恶毒大疮,剥取其根皮,捣烂敷之。

2.《南宁市药物志》:皮、叶:拔毒生肌,捣溶敷疮疡;根:内服治久痢。

3.《广西药植名录》:根: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根皮:驳骨,消肿,止痛。种子:治疟疾。

4.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湿热,消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雪山芪

    药材名称雪山芪来源豆科雪山芪Astragalus balfourianus Simpso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壮阳益肾。治体虚,贫血,产后虚弱,子宫脱垂,脱肛,自汗

  • 檀根

    《中药大辞典》:檀根药材名称檀根拼音Tán Gē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黄檀的根皮。原形态黄檀,又名:檀、水檀(《本草拾遗》),望水檀(《群芳谱》)。乔木,高7~20米。树皮暗灰色,

  • 天山花楸

    《中药大辞典》:天山花楸药材名称天山花楸拼音Tiān Shān Huā Qiū别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

  • 东莨菪

    药材名称东莨菪拼音Dōnɡ Lànɡ Dànɡ别名唐充(藏名)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茄科植物东莨菪的根茎。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结节状。茎高30~6

  • 苘麻子

    《中国药典》:苘麻子药材名称苘麻子拼音Qǐnɡ Má Zi英文名SEMEN ABUTILI别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

  • 朱唇

    《全国中草药汇编》:朱唇药材名称朱唇拼音Zhū Chún别名小红花来源唇形科朱唇Salvia coccina Fuss. ex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广西、福建、云南有栽培。

  • 熊尾草

    药材名称熊尾草拼音Xiónɡ Wěi Cǎo别名两广直管花、杂发直管草、当芽、山薄荷、蛇头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石生鸡脚参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thosiphon marmoritis

  • 牛羊草结

    《中药大辞典》:牛羊草结药材名称牛羊草结拼音Niú Yánɡ Cǎo Jié别名草结、羊胲子(《内蒙古中草药》),西格格(蒙名)。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牛或羊胃内的草

  • 金慈姑

    药材名称金慈姑拼音Jīn Cí Gū英文名roxburg Typhonium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金慈姑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roxburg

  • 老婆子针线

    药材名称老婆子针线拼音Lǎo Po Zǐ Zhēn Xiàn别名粘人裙(《中国药植志》),毒蛆草(《中国土农药志》),一马光(《陕西植药调查》),一抹光、一扫光、小青(《贵州草药》),药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