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木锥花

木锥花

《中药大辞典》:木锥花

药材名称木锥花

拼音Mù Zhuī Huā

别名小齿锥花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1~2米。幼枝四方形,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单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叶缘具细锯齿;叶柄及叶背密被灰黄色星状毛。稀穗状花序成对生于叶腋,花梗长于叶柄,有叶状小苞片,被星状毛;花红色;萼10脉,5等裂;花冠管纤弱,喉部扩大,肢2唇形,上唇头盔状;下唇阔3裂;雄蕊4;子房4裂。小坚果。

生境分部生于竹林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消炎利尿。治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锥花

药材名称木锥花

拼音Mù Zhuī Huā

英文名root of Smalltooth Gomphostemma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mphostemma microdon Dun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上部钝四棱形,基部近圆柱形,密被灰色星状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5-24cm,宽3.6-10cm;先端微偏斜、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有时不对称,边缘具浅齿,上面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聚伞花序具1-2花,腋生,组成假穗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1-22mm;小苞片线形,长6-11mm;花萼狭钟形,长5-7mm;萼齿5,三角形;花冠浅紫或淡黄色,长1.6-2cm,上唇圆表,长3.5mm,下唇长6mm,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丝被毛;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扁长圆形,长约4mm,黑褐色,有沟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40-1300m的沟谷或平地的热带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

性味味苦;怀凉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利尿通淋。主痰热咳喘;热淋;石淋;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药材名称牡荆根拼音Mǔ Jīnɡ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性味苦辛,温。①《别录》:"甘苦,平,无毒。"②《纲目》:"苦微辛。

  • 变异鳞毛蕨

    药材名称变异鳞毛蕨拼音Biàn Yì Lín Máo Jué英文名Variant Wood Fern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植物变异

  • 红蒿枝

    《中药大辞典》:红蒿枝药材名称红蒿枝拼音Hónɡ Hāo Zhī别名小红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杯菊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直

  • 三加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加皮药材名称三加皮来源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 lasiogyne Harms,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原形态落叶小乔木,常有刺。叶互生或簇生

  • 棘豆根

    《中药大辞典》:棘豆根药材名称棘豆根拼音Jí Dòu Gēn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的根。夏、秋季采挖鲜根,洗净。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极粗壮,圆柱形。茎极短。单数

  • 百解藤

    药材名称百解藤拼音Bǎi Jiě Ténɡ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hyp

  • 癞皮根

    药材名称癞皮根拼音Lài Pí Gēn别名地道杜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倒卵叶紫麻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nide obovata (C.H.Wright) Merr.[Debre

  • 八月瓜

    药材名称八月瓜拼音Bá Yuè Guā别名牛腰子果、六月瓜、小八瓜、哪瓜、黄狗肾、木王瓜、八月果、野人瓜、刺藤果、牛懒袋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五风藤、宽叶八月瓜和小花八月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

  • 滇高良姜

    药材名称滇高良姜拼音Diān Gāo Liánɡ Jiānɡ别名良姜出处滇高良姜始载于《滇南本草》,名良姜。《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五芳草类载:“高良姜,滇生者,叶润根肥,破茎生葶,先作红苞,火焰炫目;

  • 石脑油

    《中药大辞典》:石脑油药材名称石脑油拼音Shí Nǎo Yóu别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