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牛肝菌

小牛肝菌

药材名称小牛肝菌

拼音Xiǎo Niú Gān Jūn

别名空柄假牛肝菌、杂蘑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小牛肝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inus cavips (Opat.)Kalchbr[Boletus cavipos Opa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后,切掉菌柄基部的带泥沙部分,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中央微凸,后平展,径宽4-10cm。深黄色、红黄色或赤褐色,外被毛绒和鳞片,盖缘微内卷,多保留残缺不全的缘膜,手指压后呈污黄色。菌肉淡黄色,伤后不变色。菌管长3-5mm,下延,淡黄色、橄榄色,孔口多角形。柄柱形,长4-9cm,粗8-10mm,黄色。柄幼时有膜状环,后期脱落。柄中空。担孢子狭卵形至腹鼓形,两侧不对称,(7-10)μm×(3.5-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多见于针叶林下,尤多见于落叶松(Larix)林下。是外生菌根菌。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吉林、辽宁、安徽、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子实体皱缩。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直径4-10cm,黄褐色或赤褐色,有绒毛和鳞片。菌肉淡黄色或污黄土色。管口多角形。菌柄近圆柱形,长4-9cm,直径约1cm,基部稍膨大,与菌盖色相似,具小鳞片,下部中空,菌环上位,常脱落,留下环痕。气微,味微酸。

2.显微鉴别 孢子长椭圆形,平滑,淡绿色,长7-10μm,直径3-4μm。囊状体无色,棒状,顶端圆钝或稍尖细,或弯曲,长40-50μm,直径6-8μm。

化学成分含小牛肝菌素(cavipetin)A、B、C、D、E。

药理作用从小牛肝菌中分离出的抗真菌二萜酯类化合物小牛肝菌素A-E用TLC生物检测法表明,对黄瓜枝孢的孢子形成有抑制作用。

性味微咸;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歪头菜

    药材名称歪头菜拼音Wāi Tóu Cài别名两叶豆苗、三铃子、草豆、野豌豆来源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歪头菜Vicia unijuga A. Brow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甘

  • 鱼草

    《中药大辞典》:鱼草药材名称鱼草拼音Yú Cǎo别名车轴藻(《中国植物图鉴》)。出处《山西医药》7:6~9,1972来源为轮藻科植物脆轮藻的全草。原形态水生绿色藻类,高10~50厘米,以分叉

  • 癞皮根

    药材名称癞皮根拼音Lài Pí Gēn别名地道杜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倒卵叶紫麻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nide obovata (C.H.Wright) Merr.[Debre

  • 木半夏

    药材名称木半夏拼音Mù Bàn Xià别名四月子、野樱桃(《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原形态木半夏,又名:枣皮树、骆驼花、多花胡颓子。落叶

  • 黑色鳞毛蕨根

    药材名称黑色鳞毛蕨根拼音Hēi Sè Lín Máo Jué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色鳞毛蕨的根茎。原形态黑色鳞毛蕨,又名:黑足鳞毛

  • 大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蒜药材名称大蒜拼音Dà Suàn别名蒜、蒜头来源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Allium sativum L.以鳞茎入药。春、夏采收,扎把,悬挂通风处,阴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具强

  • 蚱蝉

    《中药大辞典》:蚱蝉药材名称蚱蝉拼音Zhà Chán别名鸣蜩(《诗经》),蝒、马蜩(《尔雅》),螃(《方言》),鸣蝉(《唐本草》),秋蝉(《圣惠方》),蜘蟟(《七修类稿》),蚱蟟(

  • 毛连菜

    《中药大辞典》:毛连菜药材名称毛连菜拼音Máo Lián Cài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褐毛连菜的头状花序。7~9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8米

  • 龙脷叶

    药材名称龙脷叶拼音Lóng Lì Yè别名龙舌叶、龙味叶、牛耳叶来源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龙脷叶Sauropus rostrata Miq.的叶。全年可采,或夏秋采集,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化

  • 冰糖草

    药材名称冰糖草拼音Bīnɡ Tánɡ Cǎo别名土甘草、四时茶、米碎草来源玄参科野甘草属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