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大理木香

大理木香

药材名称大理木香

拼音Dà Lǐ Mù Xiānɡ

别名木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木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木香多年生莲座状草本。根粗壮。茎极短。单叶互生;叶柄长2-8cm;叶薄革质;叶片羽状浅裂至中裂,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14cm,宽8-10cm,两面有糙伏毛或仅脉上有毛。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约5层,革质而有褐色膜质边缘,先端钝或尖;花冠紫色,花苞片约5层,革质而有褐色膜质边缘,先端钝或尖;花冠紫色,花冠管较檐部长2-3倍;花药基部附片常撕裂;花托有钻形短刺。瘦果扁3棱形;褐色;冠毛约3层,刚毛状,有短羽毛;污黄色。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4000m的山坡荒地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略似鸡骨,或切成两半,长5-25cm,直径0.7-1.5cm。表面黄棕或灰棕色,外皮多不存在,有纵皱或纵裂沟及突起的侧根痕。质坚硬而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棕色或棕黄色,皮部与木部厚度略相等,可见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在,形成层环明显。气芳香而特异,较木香弱,味微苦而辛,嚼之粘牙。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主脘腹胁肋疼痛;泄泻;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1.5-3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皂角刺

    《中国药典》:皂角刺药材名称皂角刺拼音Zào Jiǎo Cì英文名SPINA GLEDITSIAE别名天丁、皂丁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 鱼鳔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鳔药材名称鱼鳔拼音Yú Biào别名鲟鱼、七粒浮子、中华鲟、鳇鱼、鳝、苦腊子、鲔、黄鱼来源鲟形目鲟科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

  • 山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山五味子根拼音Shān Wǔ Wè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珍珠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 夜明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夜明砂药材名称夜明砂拼音Yè Mínɡ Shā别名蝙蝠屎、天鼠屎、檐老鼠屎来源本品为蝙蝠科动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大耳蝠

  • 含羞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含羞草药材名称含羞草拼音Hán Xiū Cǎo别名感应草、喝呼草、知羞草、怕丑草来源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全草。夏秋采,洗净,切段,晒干

  • 无尾果

    药材名称无尾果别名长叶无尾果来源蔷薇科无尾果Coluria longifoli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解毒。主治高血压病,

  • 粗叶木叶

    药材名称粗叶木叶拼音Cū Yè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粗叶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

  • 通经草

    《中药大辞典》:通经草药材名称通经草拼音Tōnɡ Jīnɡ Cǎo别名金丝草(《山西中药志》),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山

  • 接气草

    药材名称接气草拼音Jiē Qì Cǎo别名召叶细辛、马蹄香、毛乌金、乌金七、花脸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短尾细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rum caudigerellum C.Y.

  • 牛藤

    药材名称牛藤拼音Niú Ténɡ别名野木瓜、七姐妹藤、六叶野木瓜、石月、郁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或尾叶那藤的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