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南烛子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烛子

药材名称南烛子

拼音Nán Zhú Zǐ

别名南烛

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

性味微甘、酸。

功能主治强筋骨,益肾气。用于身体虚弱,脾虚久泄,梦遗滑精,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南烛子

药材名称南烛子

拼音Nán Zhú Zǐ

别名乌饭果(《药材学》)。

出处《纲目》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置干燥处。

原形态乌饭树,又名:牛筋(《本草拾遗》),黑饭草、乌饭草(《日华子本草》),乌草(《开宝本草》),南烛草木、男续、染菽、猴药、后卓、猴菽、草木之王、惟那木(《本草图经》),墨饭草(《纲目》),乌米饭树、康菊紫、苞越橘

常绿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条细,灰褐带红色,幼时带有点状微毛,老时脱落。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稀疏尖锯齿,基部楔形,先端锐头,革质,有光泽,中脉有短毛;叶柄短而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2~5厘米,具有10数花,微具毛;苞片披针形,长1厘米,边缘具不明显锯齿;花柄长0.2厘米,具绒毛;萼钟状,5浅裂,外被绒毛;花冠白色,壶状,长5~7毫米,具绒毛,先端5裂片反卷;雄蕊10,花药先端伸长成管状,花丝有白茸毛;子房下位,花柱长6毫米。浆果球形,红色,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萼齿宿存,内含白色种子数颗。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台湾等地。产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表面暗赤褐色,略有细皱纹,具宿萼,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约包被果实2/3以上,顶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基部常有果柄。味酸而稍甜。

化学成分干燥果实含糖分约20%,游离酸7.02%(以苹果酸为主,柠檬酸、酒石酸少量)。

药理作用提取物在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性味《纲目》:"酸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强筋明目。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

①《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

②《药材学》:"强精益肾。治久泄梦遗,,体虚气弱,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

复方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干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

各家论述要药分剂》:"《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子与枝叶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药之主治,或子或枝或叶,有绝不相同者也。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又尝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并《本草》所未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烛子为君,制首乌为臣,谷芽生,焦各半为佐,其使药则随症加用,如久痢加黄连木香诃子,久泻加山药、建莲,除睡加益智远志,痢血加黄连槐花当归地榆,真是如响斯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烛子

药材名称南烛子

拼音Nán Zhú Zǐ

别名乌饭果、乌饭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本草图经》:南烛,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种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2.《纲目》:南烛,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村物乌饭树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mb.[V.spicatum(Lour.)Poiret;V.malaccense Wight;V.bracteatum var.Thunb.longitubum Hayata]

采收和储藏:8-10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m。多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紫褐色。叶柄长2-8mm,通常无毛或被微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长4-9cm,宽2-4cm,先端锐尖,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6cm,有多数花,花序轴密被短柔毛;苞片叶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密被微毛或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mm左右;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m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花丝细长;花盘密被短柔毛,浆果直径5-8mm,熟时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至西南以及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直径4-6mm。表面暗红褐色至紫黑色,稍被白粉,略有细纵纹。先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基部有细果梗或果梗痕。有时有宿萼,约包被果实2/3以上,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短三角形。质松脆,断面黄白色,内含多数长卵状三角形的种子,橙黄色或橙红色。气微,味酸而稍甜。

化学成分干燥果实含糖分约20%,游离酸7.02%,以苹果酸(malic acid)为主,枸橼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少量[1]。

药理作用提取物在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性味酸;甘;性平

归经肝;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1.《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

2.《药材学》:强精益肾。治久泄梦遗,体虚气弱,赤白带下。

3.《要药分剂》:《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子与枝叶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药之主治,或子或枝或叶,有绝不相同者也。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又尝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并《本草》所来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烛子为君,制首乌为臣,谷芽生、焦各半为佐,其使药则随症加用,如久痢加黄连木香诃子,久泻加山药、建莲,除睡加益智远志,痢血加黄连槐花当归地榆,真是如响斯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人尿

    《中药大辞典》:人尿药材名称人尿拼音Rén Niào出处《别录》来源取健康人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一般以10岁以下儿童的小便为佳,名为"童便"。性味咸,凉

  • 猪脑

    《中药大辞典》:猪脑药材名称猪脑拼音Zhū Nǎo出处《别录》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纲目》:"甘,寒,有毒。"②《四川中药

  • 夜关门

    《中药大辞典》:夜关门药材名称夜关门拼音Yè Guān Mén别名茾、马帚(《尔雅》),三叶草(《滇南本草》),封草(《质问本草》),菌串子(《分类草药性》),野鸡草、白马鞭、赵公

  • 板蓝根

    《中国药典》:板蓝根药材名称板蓝根拼音Bǎn Lán Gēn英文名RADIX ISATIDIS别名大蓝根、大青根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

  • 螳螂跌打

    《中药大辞典》:螳螂跌打药材名称螳螂跌打拼音Tánɡ Lánɡ Diē Dǎ别名硬骨散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的茎、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原形态常绿附生藤

  • 猩猩花

    药材名称猩猩花拼音Xīnɡ Xinɡ Huā别名风铃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金铃花的叶或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striatum Dickson采收和储藏:叶,全年均可采,鲜用

  • 柿根

    《中药大辞典》:柿根药材名称柿根拼音Shì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

  • 红筷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筷子药材名称红筷子拼音Hónɡ Kuài Zi别名糯芋、遍山红来源柳叶菜科柳兰属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 Sco

  • 桃胶

    《中药大辞典》:桃胶药材名称桃胶拼音Táo Jiāo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杂质,晒干。化学成分树胶的

  • 大花剪秋罗

    药材名称大花剪秋罗拼音Dà Huā Jiǎn Qiū Luó别名山红花、剪秋罗、小尖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hnis fulgens Fi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