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华石龙尾

中华石龙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石龙尾

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

别名蛤胆草、华石龙尾、过塘蛇

来源玄参中华石龙尾Limnophila chinensis (Osb.) Mer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微甘、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水肿,结膜炎,风疹;外用治天疱疮,毒蛇、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鲜全草1~2两,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中华石龙尾

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

拼音Zhōnɡ Huá Shí Lónɡ Wěi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Marshweed

别名蛤蟆草、华石龙尾、过塘草、风肿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中华石龙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nophila chinensis (Osbeck)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cm。除叶和花冠外全株密被多细胞柔毛。根状茎长,下部匍匐而节上生根,茎上部单一或自基部分枝。叶对生,偶3-4枚轮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稀为匙形,长5-53mm,宽2-15mm,先端钝,基部抱茎,边具锯齿,背面有小腺点。花单生叶依或为少花的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直挺,长3-15mm;小苞片长约2mm;花萼钟状,长约6mm,5裂,裂片三角状钻形;花冠紫红色、蓝色,稀为白色,长10-15mm,上唇浅2裂,下唇3裂;雄蕊4,花室稍分离。蒴果宽椭圆形,两侧扁,长约5mm,浅褐色。花、果期10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旁、山谷、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水肿;结膜炎;风疹;天疱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甘、苦,性凉。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用于水肿、结膜炎、风疹、天疱疮、毒蛇、蜈蚣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灯心草根

    《中药大辞典》:灯心草根药材名称灯心草根拼音Dēnɡ Xīn Cǎo Gēn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根及根茎。夏、秋采取。性味《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功

  • 救军粮叶

    《中药大辞典》:救军粮叶药材名称救军粮叶拼音Jiù Jūn Liá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叶。原形态形态详"赤阳子"条。功能主

  • 翻白柴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药材名称翻白柴拼音Fān Bái Chá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

  • 黄藤叶

    药材名称黄藤叶拼音Huánɡ Ténɡ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叶片。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

  • 红杉

    药材名称红杉拼音Hónɡ Shān来源松科红杉Larix potaninii Batal.,以树干内皮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主治痢疾,脱肛及气滞,腹胀等症。用

  • 红穿破石

    药材名称红穿破石拼音Hónɡ Chuān Pò Shí别名猛公刺。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南岭柞木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troversum Clo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

  • 入地金牛

    《中药大辞典》:入地金牛药材名称入地金牛拼音Rù Dì Jīn Niú别名蔓椒、豕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图经》),金牛

  • 橹罟子

    《中药大辞典》:橹罟子药材名称橹罟子拼音Lǔ Gǔ Zǐ别名露兜子(《岭外代答》),竻波罗(《岭南采药录》),假菠萝(《生草药手册》),山波罗(《岭南草药志》),野菠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翁波

    药材名称翁波拼音Wēnɡ Bō别名河柏、水怪柳、西河柳、柽柳、山川柳、温木卜、水柏枝、臭红柳。来源药材基源:为柽柳科植物宽苞水柏枝的嫩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ria bracteata R

  • 猪肤

    《中药大辞典》:猪肤药材名称猪肤拼音Zhū Fū别名猪皮(《汤液本草》)。出处《汤液本草》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皮肤。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化学成分含水分46%,蛋白质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