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东廧子

东廧子

药材名称东廧子

拼音Dōnɡ Sè Zǐ

别名沙蓬米、沙米、登相干、登粟、吉刺儿

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

2.《康熙几暇格物编》: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为粥,滑腻可食;成为末,可充饼饵茶汤之需。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沙蓬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Moq.[A.arenarium Bieb.]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打下种子,去掉杂质,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由基部分枝,最下部的一层分枝常对生或轮生,平卧,上部枝条互生,斜展,多曲折,坚硬,具条纹状角棱,幼时密被散射状分枝毛,后渐光滑,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线形,长2-7cm,宽1-10mm,先端具尖刺,基部渐狭,全缘,具散射状分枝毛,叶脉凸出,平行。穗状花序紧密,卵圆状或椭圆状,无梗,1-3个腋生;苞片宽卵形,先端具小尖头,后期反折;花被片1-3,膜质;雄蕊2-3,花丝锥形,膜质,花药卵圆形;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2,丝状。胞果圆形或椭圆形,两面扁平,或背面稍凸,具膜质翅,先端果喙分成两个小喙,小喙先瑞外侧各具一小齿突。种子扁平,圆形,光滑,有时具浅褐色斑点。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丘及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近圆形,扁平,光滑,有时具浅褐色的斑点。

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发表解热;利水。主饮食积滞;噎膈反胃;感冒发烧;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煮食。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益气轻身,坚筋骨。

2.《康熙几暇格物编》: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

3.《药性考》:清热消风。

4.《纲目拾遗》: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膈反胃。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榴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榴叶药材名称石榴叶拼音Shí Liu Yè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

  • 蜂蜜树

    药材名称蜂蜜树别名蜂糖树、大灰果、白杖木、米团花、山蜂蜜、渍糖花来源唇形科蜂蜜树Leucosceptrum canum Smith,以叶、皮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

  • 饱饭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药材名称饱饭花拼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土白芨

    《中药大辞典》: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

  • 海燕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燕药材名称海燕拼音Hǎi Yàn来源棘皮动物门海燕科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 Miller et Troschel,以全体(去内脏)入药。生境分部辽

  • 鱼寄生

    药材名称鱼寄生拼音Yú Jì Shēnɡ别名鱼虱子、鱼怪来源为寄生在鱼胸鳍后的白色特别囊中的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Ichthyoxenus tchangi Yu、祁氏鱼怪I. ge

  • 双肾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肾参药材名称双肾参拼音Shuānɡ Shèn Shēn别名对肾参、双肾子、双环参、羊肾参、对对参、天鹅抱蛋、玉凤花、齿片玉凤花、白花草、老母鸡抱蛋、金鹅抱蛋、仙鹅抱蛋、

  • 还亮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还亮草药材名称还亮草拼音Hái Liànɡ Cǎo别名飞燕草、鱼灯苏、蛇衔草、车子野芫荽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还亮草Delphinium anthriscifo

  • 红升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升麻药材名称红升麻拼音Hónɡ Shēnɡ Má别名金毛三七、三花七、阴阳虎、虎麻、术活、铁杆升麻来源为虎耳草科落新妇属植物落新妇Astilbe chinen

  • 棕榈根

    药材名称棕榈根拼音Zōnɡ Lǘ Gēn别名棕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