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吴普本草》。即常山,详该条。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风林寺《女科秘宝》:“经来小便痛如刀割,此血淋也。先用牛膝汤(牛膝、麝香、乳香)一剂,后用海金砂丸(海金砂、猪苓、泽泻、白术、车前子、木通、萆薢,为末,米湖小丸,空心下百丸。”
病证名。《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槁,不得汗。”槁,枯槁也(《说文》)。多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致鼻失荣润引起。鼻中少涕,干燥枯槁。此证可见于热性病。宜润肺生津,用清燥救肺汤加减。今之干燥性鼻炎
【介绍】:见王泰林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血络,指郁血的络脉。本篇主要论述奇邪客于血络,在刺络泻血所出现的昏仆、出血不止、局部血肿、面色苍白、心胸烦闷,滞针等意外情况。说明导致这些情况原因,以及指出怎样观察血络进行泻血,掌握刺
证名。见《外科枢要》卷。因患疮疡过用克伐之剂,或脓血排泄过多,或吐泻致精血消耗,阳气虚衰而引起。其证可见畏寒头疼,咳逆呕吐,耳愦目蒙,小便难,泻利肠鸣,里急腹痛,阳缩、冷汗,牙齿浮动,肢体麻痹,厥冷身
【介绍】:见龚居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