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铃草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不孕症型之一。出《傅青主女科》。因瘦弱之人,性躁多火,精血不足,阴虚火旺,冲任胞宫失于濡润,精不得养,而致不孕。治宜滋阴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养精种玉汤。
病证名。即痘疮干浆应收靥而不收靥的症候。痘疮自见点、起胀、灌浆十至十三天左右,应收靥结痂。到时而不收靥,是毒气太重,内外热蒸所致。若失于治疗,则热毒入心,可变为险证。治宜清热败毒,用犀角散(《证治准绳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骨槽风。详该条。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左耳根部、形似蜂窠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SJ1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通过。主治耳鸣、耳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抢食风,又名飞丝毒,口中或食腥鲙之恶物,发泡者。”即呛食喉风。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腹痛夜啼。系由内脏虚寒所致。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曲腰而啼,眼中无泪,得灯火则啼稍息。治宜温中祛寒。用理中汤。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