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方法。其法用刺激性药物擦脊背,多用于治疗痨瘵。《理瀹骈文》:“痨瘵,用大蒜擦脊梁,名水灸。”清·邹俪笙《外治寿世方·劳伤》:“治劳病人未气虚者,水灸法:……尾闾起,擦上至大椎,又从大椎起擦下至尾沟
古病名。①状似结胸,心下痞硬,按之痛,时时下利,饮食如故,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紧细小。多因太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与阴寒互结所致。治宜温脏散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或谓心悸之重症称怔忡。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作者融会诸家学说,以串解的形式为主,阐明其个人研读《伤寒论》的心得,冀使读者对《伤寒论》诸篇有一个纲领性认识。原书缺漏不全,后经其侄陈道著补订刊行。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宪公。江苏无锡人。撰有《伤寒论类疏》一书,据说他“能出己见,而不蹈袭诸家之说”,但此稿未见刊行。
①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王充《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张载《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分阴阳,提示质与能的统一,以及万物由气所化的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血气凝滞而为病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为障翳。”参见物偶入睛证条。
病名。即伤食泻。《不居集·泄泻》:“食积泄,泄下腐臭,噫气作醋。”详伤食泻、食积泄泻条。
①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主要干线。《灵枢·海论》:“……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部分,详各条。②指月经,见《脉经》。③《灵枢经》篇名。主要叙述十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