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魄汗

魄汗

证名。肺藏魄肺经之汗称为魄汗。《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肺经内主藏魄,外主皮毛,故所出之汗,亦可谓之魄汗也。”一说魄白古通,魄汗即白汗。参见白汗条。

猜你喜欢

  • 肝脾不调

    指肝脾两脏功能失调,生理上,肝气疏泄条达,有助于脾气升发健运。若肝气郁结,失其疏泄之职,影响脾胃正常健运,可致肝郁脾虚;若肝气亢盛,则可横逆而侵犯脾土,称为肝木乘脾土,脾与胃相表里,一脏一腑,因而引致

  • 处方中某些果实或块根类药物的计数单位。如大枣三枚(去核)。一般应以大小适中者为度。为保证用量准确,后世对这类药大部分已改用重量单位,如附子、乌头、桃仁、杏仁等。

  • 吴提

    【介绍】:北宋医家。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曾注解《圣济经》。

  • 小和尚藤

    见《重庆草药》。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 夏德懋

    【介绍】:见夏子益条。

  • 唐审元

    【介绍】:见唐慎微条。

  • 骨髎

    古解剖部位名。指可以活动的关节。《伤科汇纂》卷三:“骨髎者,两骨相交活动之处也。如杵之臼,如肩之枢,又如桔槔之有机。以筋联络之,故能转运而不碍。”

  • 气郁怔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

  • 湿嗽

    病名。指咳嗽由湿邪伤脾引起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湿嗽,湿伤脾也。其脉濡细,必兼骨节烦疼,四肢沉重,或有汗,小便不利,痰多,宜白术汤、白术丸。”参见伤湿咳嗽、感湿嗽、湿咳条。

  • 耳中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耳轮脚之中点处。直刺0.1~0.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