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痹

风痹

病名。见《灵枢·寿天刚柔》。又名行痹筋痹。《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证治准绳·杂病》:“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症因脉治》卷三:“风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风痹之治:风寒攻痛,防风汤表里有邪者,防风通圣散、和血散痛汤、大秦艽汤风热痛者,四物二妙丸风湿之邪,苍防二妙汤。”亦可用虎骨散加减。一说风痹即痛风,《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参见筋痹、走注、痛风条。

猜你喜欢

  • 脉诀规正

    见删注脉诀规正条。

  • 不粘膝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作为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 产泄

    即产后泄泻。详该条。

  • 偏荷枫

    见《江西草药》。为枫荷梨之别名,详该条。

  • 胎毒疮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疮疡之由胎毒形成者。古人认为系因孕母恣食辛、热、煎、炒,或七情内火妄动,热毒传于胎中,致儿生后发为疮疡肿毒。治宜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仙人活命饮之类。

  • 尚药局丞

    后齐医官职称。尚药局中局丞2人,为局内高级官职。

  • 筋疽

    病名。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发夹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若有脓,在肌腹中……。”证治见外痈条。②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痿漏、曲疽、冷疽。即生于昆仑穴(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

  • 天窗

    经穴名。代号SI16。出《灵枢·本输》。别名窗笼、窗聋、天笼。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当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处(《针灸甲乙经》)。一说“在风池、翳风之间”(《循经考穴编》广注)。布有颈

  • 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

  • 孤阳上越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