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热

风热

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②病证名。①乳子中风热,表现为喘鸣肩息(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②风邪外感,表现为身热而口中气热(出《小儿药证直诀》卷上)。③“风邪伤于皮毛,入于脏腑,则令恶风壮热,胸膈烦闷,目涩多渴,故曰风热也。”(《太平圣惠方》)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

猜你喜欢

  • 墙头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 顽涎

    病证名。指引起喘嗽痰鸣的涎液。《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治宜豁痰降逆。用涤痰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 弦缕

    喻脉象坚急不和,如弓弦之缕。《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

  • 马矢蒿

    出《神农本草经》。即马先蒿,详该条。

  • 气喉

    即喉。喉为气道,故名。《喉风论》:“经曰喉通天气,呼吸之道也,俗名气喉。”详喉条。

  • 肌肤不仁

    指皮肤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详皮肤不仁条。

  • 八廓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八廓是指中医眼科在外眼划分的八个部位(或方位)。历代命名繁多,一般多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来命名。即天(乾)廓、地(坤)廓、风(巽)廓、雷(震)廓、泽(兑)廓、山(艮)廓

  • 白薄干苔舌

    舌苔白薄,津少而干的舌象。见于外感燥气或外感未解,肺津又伤,治宜辛凉甘寒,透表润肺(见《外感温热篇》)。

  • 囟陷

    病证名。指囟门下陷的证候。小儿在六个月内,前囟门微陷,不作病理状态。如在慢惊、久泻之后,囟门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的,则为囟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脏腑气血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也。”或因胎禀不

  • 粰是麸的异体字。见麸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