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的一种。亦称坐罐法。是拔罐后,让火罐留在吸着的穴位上不去动它。一般留置10~15分钟为度。对镇痛效果较好。惟此法吸着力强,夏季或皮肤较嫩的部位,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皮肤上会出现水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风丹。为小儿丹毒之一。多因热毒与水湿相搏所致。以股及阴部较多见,亦可发于遍身,证见黄赤色水泡,甚者破烂流水,湿烂疼痛。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防己散内服,外用升麻膏敷之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即产后恶血入心。详该条。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一般症状为心悸,心痛,怔忡,气短,健忘,易惊,心中闷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自汗,盗汗,肢麻,舌淡胖嫩,或嫩红,脉虚或促或结或代。参见
见《温热经纬》卷五。即甘露消毒丹,见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肩部因受压或磨擦而生疮疡者。用五倍子烧灰存性,加黄丹(用水飞过)醋调敷之。参见痈、疽条。
见伤寒百问歌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①系小儿受到惊恐而引起的啼哭。《景岳全书·小儿则》:“盖小儿肝气未充,胆气最怯,凡耳闻骤声,目视骤色,虽非大惊卒恐,亦能怖其神魂,醒时受怖,寝则惊惕,或振动不宁,或忽而惊叫,皆神怯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