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药性论》。即桐皮,详该条。
出李肇《国史补》。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子久条。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臭,名曰怒膈。”参见五膈条。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痉病的一种。与刚痉相对而言。一作柔痓。症见身热汗出,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沉迟。《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一作柔痉)。《金
即天牖。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大牖当作天牖。”是头面较大的穴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大筋外,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病名。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肿满者。《圣济总录》卷八十:“膜外气……本于肺受寒邪,传之于肾,肾气虚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气攻于腹膜之外,故谓之膜外气,其病令人虚胀,四肢肿满,按
《原机启微》卷下方。升麻、苍术、炙甘草、桔梗、柴胡、防风、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生地黄、连翘、羌活各半两,细辛二钱,藁本四钱,川芎一两,当归尾七钱,龙胆草三钱。为粗末,每服七钱,水煎,去渣热服。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