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亦称阴阳偏胜病机的概括。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间,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健康的表现。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正是各种原因引致体内阴阳失却协调关系的结果。无论病变部位、病势趋向、病性寒热以及邪正虚实的消长等,无不体现了阴阳相对两方面的偏胜和偏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猜你喜欢

  • 阳脏

    ①五脏中心、肝两脏属阳,故称。②泛指阳盛体质的人。《景岳全书》卷一:“阳脏者,必平生喜冷畏热,即朝夕食冷,一无所病,此其阳之有余也。”

  • 听心斋客问

    气功学著作。明·庐山山人万尚父著。本书采取问答方式对内丹术中诸多问题,如心如野马如何降伏,修行人见魔如何降伏,炉鼎,元炁,鼓橐籥,意为媒,心息相依,任督两脉等,都作了很好的解说,有一定参考价值。

  • 绞脐

    病证名。即产儿脐带绕颈。清·员从云《产科一得》:“绞脐,门户既正,儿顶已露,而不得产,乃由儿转身时,儿项为脐带所缠绊也。”详碍产条。

  • 谵语

    证名。同语。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素问·热论》称谵言。指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热邪扰及神明时,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重症。实证为多。见于伤寒阳明腑证、蓄血证、热入心包等。治宜泻热清心

  • 辣子

    出《本草纲目》。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伏寒喉痹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此症肺经脉缓,寒重色紫,亦不太肿。内服凉剂,久之必烂。”指因寒邪伏于肺经所致。症见咽喉微肿不大,色紫,脉缓,属寒象。切不可作火邪治。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或用

  • 箭风

    病名。痛风的别称。《张氏医通·痿痹门》:“按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本病俗名箭风。参见痛风、历节条。

  • 气原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

  • 野白纸扇

    见《广州植物志》。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陈三农

    【介绍】:见陈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