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肿

阴肿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九。又名脱囊、疽。即外阴部肿大的病证。《外科大成》概括为:①单纯阴囊肿大。多因感受寒湿而致。宜用桃仁丸。②指内吊。详该条。③阴囊肿大,光亮不痛,偶见阴茎全缩。多为肝肾气虚而致。宜橘核煎汤调服匀气散。④阴囊肿大,伴四肢肿胀,二便不通。多因膀胱蕴热,风热乘之所致。宜服三白散。⑤妇女阴户肿胀。多因心火下移所致。宜服导赤散外治均用立效散

猜你喜欢

  • 茵陈附子干姜汤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方。附子(炮,去皮脐)三钱,炮姜二钱,茵陈一钱二分,白术四分,煨草豆蔻一钱,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三分,枳实(麸炒)、半夏(汤泡七次)、泽泻各半钱。为粗末,加生姜五片,水煎去

  • 乳食积滞

    病证名。指婴幼儿伤乳、伤食而致的胃肠病。多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所致。单纯饮乳积滞者,参见乳积条。乳食俱伤积滞者,称宿食不消。《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

  • 中国医学人名志

    医史著作。陈邦贤、严菱舟合编。本书以姓氏笔划为序,收录并简介民国以前历代医家约2600余人。其中有些资料注明了出处,便于读者检索。但作者介绍医人医事缺乏分析批判,介绍医家或引述资料也存在一些错误。19

  • 桑柴火烘法

    外科外治法之一,灸法的一种。见《外科大成》卷一。又名桑枝灸法。适用于痈疽初起肿痛,坚而不溃或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者。有解毒止痛,消肿散瘀,助阳生肌之效。其法:用新桑枝或桑木枝,劈如指粗,约九寸

  • 时德元

    【介绍】:金代医生。太医院判官。1200年(承安五年)曾赴西夏为桓宗李纯佑母治风病。

  • 疥疮

    病名。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多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疥疮多生于足指间,染渐生至于身体,痒有脓汁……其疮里有细虫,甚难见。”已分辨出疥

  • 外台走马汤

    见《金匮要略》。即走马汤,见该条。

  • 六经

    出《素问·热论》。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并按十二经脉的走向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伤寒论》以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病理症状等,作为外感热病辨证分型的纲领。参见六经辨证条

  • 脏器疗法

    用动物的内脏器官、组织、腺体等作为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简称脏器疗法。因动物脏器组织系“血肉有情之品”,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补益脏气,故历史上又常称为“以脏补脏”。动物脏器作为

  • 医医琐言

    医话著作。2卷。后附《续医医琐言》。清·徐延祚撰。刊于1897年。本书以《内经》、《本经》、仲景著述为本,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成此书。上卷列元气、脏腑、针灸、伤寒六经、运气、痘疹等35论;下卷为杂著,或